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101 資源-《四合院:從聾老太太開始》


    第(3/3)頁

    在這種情況之下,小城市又有多少人愿意去上高中呢,一個是虛無縹緲的機會,一個是實實在在的好處,要知道如果考不上大學,高中畢業和初中畢業的在就業方面區別的不大,都是不包分配的。

    當然了,現在的初高中畢業的,學校基本都會給介紹工廠,工廠也樂意優先接收這些人,找個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是進去之后是工人身份,和中專生進廠之后的技術員身份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先不說工資方面的差距,就是大家干的活也不一樣,之前說的車工、鉗工、電工、焊工、鑄工這些工種工作環境的差距,技術員要干的活怎么也比這些工種要輕。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地方的學生都是拼命的要考中專了,因為他們基本上是沒希望上大學的,中專是跳農門唯一的機會了。

    而在大城市,特別是京都這種高校一堆堆的城市,只要不是之前說的那種家里實在困難或者年齡太大的,只要是有的選,都會去上高中,大學和中專哪個好這不是明擺著的嗎。

    不過就算是在京都,想要考上一個好些的大學也挺難的,估計要十個里挑一個吧,額,比小縣城的學生考中專還是簡單一些,這話雖然說的有些凡爾賽,不過這也是現實。

    前世的人天天在網上吐槽教育不公平,各種學區房壓的家長喘不過氣,其實現在也一樣,只不過大家還在為吃飽奮斗,對于教育的在乎程度遠低于小衛前世。

    京都和其他城市教育資源的差距就不說了,這個太明顯,就是京都市區里面和周邊鄉村學校之間的差距也是天差地別。

    還是說小衛他們學校,就小衛這會從老姐她們那邊了解的,他們學校初高中學員一共1200人左右,教職員工就有100多人,學生與員工比差不多是10:1,要是101那邊就更夸張了,差不多5:1。

    但是京都一般的學校,比如小衛之前上的那個小學,差不多25個學生才有一個老師,要是周圍的農村,可能就得40個學生才能有一個老師。

    不光是師資力量上面的差距,硬件上的差距就更大了,就像小衛他們現在正在發的書,數學書就有好幾種,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代數。

    各種學科的課本加在一起都十來本了,其中還有幾本參考資料,不過這本來是給老師用的,現在小衛他們也人手一本。

    這些書便宜的要1毛6一本,貴的要4毛3一本,加在一起要3塊錢左右,這對于一些家庭就是負擔了,所以很多學校并不會發這么多的書,只有常用了3、4本。

    話又說回來了,小衛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數學物理類的書普遍都比較便宜,語文的課本就比較貴,最貴的就是那本《高級中學課本-文學》了,難道是按字數來收費的?

    像是其他方面的硬件和業余活動上面,差距就完全比不了了,小衛他們學校(以后簡稱鐵一中)占地100多畝,初高中一共27個班,但是學校里面的各種校舍就100多間。

    至于為什么要建這么多校舍,借閱室得有吧,檔案室呢,除此之外還有音樂教室、化學實驗室、活動室等等,講真,好多東西就是前世小衛上學的時候都沒有。

    之前進來的看到的也只是學校的前面部分,前院是教學區,后院更大,是學生宿舍、餐廳、操場還有菜園。

    因為現在講究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實際操作起來就是學著怎么種地還有就是去工廠里面學習,其實說是這么說,但是有條件這么做的學校并不多。

    種地倒是還好,現在地又不值錢,最多就是把菜園子安排的遠一點,可能會在郊外建一個農場,但是去工廠實習,一般的學校還真安排不了,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剛進工廠的時候都是幫倒忙的,其實并不怎么受歡迎。

    鐵一中這方面的條件就好了,工廠不用說,下屬的企業隨便挑一個就行了,就算自己這邊沒有合適的,去上級那邊跑跑,去別的工廠也不是什么難事。

    而這種事,在很多學校來看就是做夢,工廠隨便找些理由就能給推了,又不是啥好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蓝山县| 尼勒克县| 南陵县| 宝应县| 宜兴市| 酒泉市| 沈丘县| 涿鹿县| 南宁市| 哈巴河县| 新密市| 古交市| 文昌市| 兴城市| 黔江区| 申扎县| 榆树市| 长沙县| 宁安市| 鹤峰县| 建水县| 白朗县| 共和县| 青冈县| 临颍县| 武夷山市| 靖边县| 尖扎县| 白银市| 江达县| 达日县| 乐至县| 肥城市| 尼木县| 台前县| 阿拉善盟| 循化| 新乐市| 黄陵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