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0101 資源-《四合院:從聾老太太開始》


    第(2/3)頁

    不過嘛,鞋子沒有那么顯眼,大家一眼看過去最先看到的還是衣著。

    反正他們這個班的同學吧,就小衛看的基本穿的都不差,男生差不多都是每人一件白襯衫,腳上不是布鞋就是膠底鞋,女生一大半都穿著布拉吉,其余的穿著也都和老姐差不多。

    最關鍵的是都沒有穿帶補丁的衣服,這在這時候是一間很難得的事。

    為此,小衛這一會沒少被老姐瞪,這也怪不到自己啊,誰想到他們班也算得上的半個貴族班呢。

    不過仔細一想也是應該的,這個學校本身就是給鐵路子弟準備的,把自己人都弄到一起也是理所當然,鐵老大的福利可是出了名的好,而且下面的一些產業也多,可以給家屬提供崗位,家庭收入是明顯比其他單位要高一些的。

    而且農村來的學生因為經濟方面的問題,一般初中畢業就出去找工作或者上中專去了,到了高中,基本上就剩下家里條件都還不錯的人了。

    也別覺得他們這邊的條件夸張,更夸張的小衛也見過,就是101那邊,好家伙,放學的時候外面停了幾十輛小車,這可是50年代,和那邊一比,老姐她們班也就是個城鄉結合部的水平。

    可能會有人覺得不公平,但是這是事實啊,哪有什么絕對的公平,而且現在已經很好了,要知道這種子弟學校是沒有上級撥款的,人事、經費都是所屬單位自己來解決,這基本上就算是單位員工的福利,招的學生越多,每年補貼費用的就越多。

    不過上級對學校招生時,每個階層的錄取比例都是有所規定的,像是從周邊農村招收的學生,因為受教育的條件還有家里的觀念,很多人的成績并不好,但是這時候,工農及其子女享有教育的優先權。

    比如說老姐她們學校要招收學生,其中工人階級的要招多少,農民階級的要招多少都是有最低規定的。

    如果要招200人,而報名的人里中下貧農民身份的120人,工人身份的150人,地主、中富農身份的20人,你說該怎么錄取了。

    這簡單了,先把地主中富農的給排除了,農民和工人所處一個階級,這270人按成績錄取,如果某一方的人數太少,會給一定的名額傾斜,優先錄取一些人。

    這個優先就比較有講究了,不同的階層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有了利益自然就會爭奪,以后會很熱鬧。

    看著冉老師領著幾個男生抱著一大堆課本進來,小衛有些頭大,有種回歸到前世高中題海戰術時期的感覺了。

    雖然這世開了外掛,但是當年的影響實在是太深,從心里就有些發怵。

    等大家挨個坐好,冉老師開始點名一個個的上去領課本,倒也沒有沒來的,現在上學的機會還是挺難得的,而且到了高中,大家基本的學習態度還是有的。

    小衛前世網上普遍流傳這一個梗,就是說90年代之前,成績最好的學生都去上中專了,差一些的學生才會去上高中,而那些中專生只要愿意,就一定能考上重點大學,都是清北的料。

    這個說法對也不對,這種問題還是分地域的,而且高中也是分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主要涉及的還是教育資源方面的。

    現在高小畢業的和初中學歷的學生中,有較強意愿上中專的主要還是位于小城市或者小縣城的學生,跳農門,中專是個難得的機會,最重要的是中專的招生量是遠高于大學的。

    就比如說現在清北,每年才招收千把人,這已經是華國數一數二的大學了,而大部分的高校可招不了這么多人,有些專業性的高校每年才招幾十個人。

    而這年頭全國一共也就183所高校,每年招收的學生才5-6萬名,而且大部分的招生名額都在京都、上滬、山城、金陵、陽沈這些大城市。

    等輪到一些小城市,如果城市自身有大學的還好,肯定會照顧本地人,要是沒大學的那種,一年給的名額有沒有50個都不好說。

    中專生就不一樣了,很多小縣城可能都沒有高中,但是卻會有一所中專,每年少說也會招收100-200個生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永川市| 上饶县| 庆城县| 南华县| 农安县| 固阳县| 西吉县| 县级市| 巴塘县| 于都县| 台东县| 大理市| 临沭县| 小金县| 阳山县| 余姚市| 米易县| 富平县| 临猗县| 七台河市| 双峰县| 尖扎县| 海淀区| 定远县| 璧山县| 武隆县| 隆子县| 行唐县| 崇仁县| 呈贡县| 古浪县| 荃湾区| 肃南| 屏边| 呼图壁县| 两当县| 边坝县| 焦作市| 彩票| 银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