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至于這天下需要什么樣的主人,需要什么樣的法度和規矩,我不想教給你們。 當然,就算是告訴你們了,恐怕你們也聽不下去。 這種事情需要你們自己去找到自己的方向。 今日要告訴你們的是,這三輔之亂的歷史。 其實三輔之亂這件事得從董卓西遷說起,當年董卓帶著西涼兵馬入主關中的時候,的確是也有雄心壯志。 而且對關中的諸多世家,對天下的名士,那都是分外的客氣。 在大義上,董卓當真是做到了問心無愧,甚至就連請弘農王退位讓當今的陛下登基這件事情上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如今的這位陛下,的確是在才華天賦上要遠高于怯懦的弘農王。 可你們可知道,這么一個曾經為天下豪俠表率的董仲穎為何最后落了這么一個悲慘名聲?” “因為他乃是西涼鄙夫,此等出身...” “就算不承認他給自己找到的那太后董氏一族的身份,我大漢數百年雍涼幽并出來的將門也是數不勝數。 怎么當年那些人能夠走出來,并且被人們所認可,到了董仲穎就走不出來了? 就算是不說那太原郭王兩家,就算是不說幽州公孫,單單是雍涼一脈,武威與敦煌的張氏一族,武威賈氏,安定皇甫,姑臧段氏.... 這些人哪個不是一方將門,出將入相的人物,在朝中可曾收到過那些名士的鄙夷? 董仲穎當年也曾經是雍涼副將,也曾經坐鎮西域,甚至成為了我大漢平定黃巾的四位主將之一。 這個時候,怎么沒人說他是個西涼鄙夫? 他不是沒有走出過雍涼之地,也不是沒有過機會,他當然很難,難到很多人都走不下去。 可他難,那其他人這一路走來莫不是就不難了? 這天下從來沒有天生的將門,哪個不是尸山血海中,從明槍暗箭之中殺出來的? 只不過他當初選擇了捷徑,毀了自己的名聲這是其一。 他看似善待世家名士,但是卻絲毫不守規矩,雖然足夠的權勢可以讓他破壞規矩。 但無論是當年的荀攸亦或者是之后的王允等人,豁出性命要將他刺殺之人也同樣比比皆是。 這是其二。 除此之外還有其三,那就是他在得罪了名士,世家豪強等等眾多勢力之后,麾下兵馬因為野性難馴,再次將這百姓禍害了一個夠嗆,將他最后一條生路也給毀了。 董卓的兵馬在進入洛陽時就已經四處殺人放火,劫掠女人,作風極度殘暴。 在最后離開洛陽之前更是掘了大漢皇陵,將他們心中最后的那一點底線和桎梏也徹底松開。 一群沒了約束的狼,進入長安之后哪里還會有半點善良。 董卓西遷之后,建造郿塢,要在那里囤積三十年的糧草,這個數字朝廷自然是拿不出來的。 所以便只能縱兵劫掠了! 董卓要一石糧,那么劫掠之人最起碼要搶走十石糧才行,否則他交差了自己人便不夠分了。 從世家豪族手中搶糧雖然量大,但是危險也多,可這百姓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一群無法反抗的百姓自然也就成為了這些西涼兵馬最好的盤剝之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