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風骨初成-《聊齋狐婿》
第(1/3)頁
“世才既已得‘風骨’,可否指教‘風骨為何物’?”
……
東湖,萬畝升煙,天水朦朧。
輕風細雨,船只往來,廟山下東湖集市,遠望如蜃樓景象。
一艘漁家小船上,劉彥、陸侯船房對坐飲酒,劉平在旁擺菜設宴,沈煉掌渡當艄公,在船頭劃槳。
一口甘甜入腹,陸侯與君請教起‘風骨’。
他不是不知‘風骨’,而是不明‘其理與其妙’。
劉彥把盞,笑顏反問:“不知子洵眼中風骨為何物?”
陸侯沉思少許,回答說:“我沒見過風骨,只是聽人言說,也從書中典故一窺風骨之士。”
“我曾聽老師說風骨。”
“師言,風骨脫胎于君子品德,乃精神骨氣。”
“欲養正氣,先養風骨。而欲養風骨,需先立品德。”
“當君子正直光明的品性入到骨髓里,白骨便成了‘風骨’。”
“風骨成后,身性入骨,內生‘正氣風’。”
“適時,君子將精神寄托于天地,便可得一匹‘正氣白錦’!”
“此錦,乃正直品德精神所化,熠熠生輝,刀劍不破!”
“老師說,諸子之中,孟子浩然之氣最勝,他的正氣可顯化日月山河,萬里錦繡,震撼天地,神鬼敬畏。”
“但我讀《諸子列傳》,未見其中提到‘孟子風骨’。”
“《大夫列傳》中只贊賞‘屈原、伍子胥有風骨’。”
“而《君子列傳》中,又說某君子自幼便有風骨。”
“卻不知,風骨究竟是形貌、氣度、精神、還是品性?”
說到這,陸侯拱手請教:“世才是否能解?”
劉彥飲下盞中酒,說:“子洵其實已知‘風骨為何物’,只是沒有理清楚‘風骨之表里’。”
“令師楊公所言風骨,是說內在之骨。”
“列傳中所言風骨,乃指精神氣節。”
“子洵可讀過《相骨認尸》的典故?”
說著,與其講起這篇典故。
故事說的是‘鄆城縣有一仵作,能夠‘相骨認尸’,通過死者尸骨就能認出他生前是什么人’。
一日縣里鄉紳公子犯了人命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郯城县|
大英县|
拜城县|
东莞市|
武清区|
罗田县|
临武县|
邵阳市|
曲靖市|
西丰县|
资源县|
象州县|
光泽县|
安丘市|
景谷|
遵义县|
弋阳县|
阳原县|
无为县|
清镇市|
南雄市|
新宾|
神池县|
缙云县|
章丘市|
宁波市|
建平县|
新宾|
都匀市|
石狮市|
渝中区|
东港市|
湘西|
井研县|
资溪县|
虞城县|
昭平县|
会泽县|
张家界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