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入書出書-《聊齋狐婿》
第(1/3)頁
“世才兄萬山兄光臨寒舍,小生蓬蓽生輝。”
“不知二兄今日過來,倉促有失招待……”
“華安速去備茶。”
南城華府,前院東園。
華清說著寒暄之詞,雖表面沉穩,但內心激動,波瀾從眼眸激發。
若換做旁人, 他絕不會如此,但眼前這二位一個是真學之士,一個是養學之士。
二人誰都不俗,皆為‘上士’。
登門拜訪,說明認可他為人,這般得上士賞識, 他如何不激動?
劉彥淡笑環顧園子。
等華府下人走后,他說:“我倆來的唐突,未曾送拜帖。有失禮數的是我和萬山。”
“但君子之交,不尚虛華,我等之間也不必拘于俗禮。”
“明淵之心,萬山與我說了,你對真學如饑似渴,我愿送你茶一盞。”
“這盞茶能否解渴,我卻不敢保證,畢竟小生也只是初入真學。”
華明淵聞言,心氣騰騰,爽然沖腦,退身行弟子禮道:“先生之才,百倍于我,學生當用心聽教。”
劉彥與萬山一眼笑視, 托腕道:“你要叫我先生,我就不與你論學了。”
“有道是‘花開有早晚’,我花開罷你花開。”
“今日我與你品茶論學, 而非授業傳道。”
楊萬山接話說:“明淵能在六小人之中幫襯世才, 當日無功卻有情,此情足以使君子登門。”
“世才在家與我說,你德性不低,心性也端,可以交為朋友。”
劉彥此來用意,確如他所言。
當日東城酒樓,六小人設宴做局,欲謀‘驅瘟仙方’。
華明淵怕他落入算計,所以才受小人之請赴宴。
劉彥已然通達‘推己及人之法’,只在心中稍作推演,就明白了華清之心。
雖說他有一定目的性,但其心出自善意,是想結交真學。
今日過來,劉彥看他是否可教。
可教則助其一二,如此亦能養自身仁德,何樂而不為?
華清聞二人之言,如沐春風,請他們入書房敘話。
其書房寬敞明亮,書窗向陽。
打開可見一窗園景,周圍書架存書頗多,北墻掛著一些他自寫的詩句。
劉彥淡聞書屋之氣,嗅見些許香火味。
不是養學所用檀香, 而是祭祀常用的草香,以為他在家祭祖,也就沒過問。
楊萬山則一眼看到,書桌上抄寫一半的《禮記·曾子問》,指道:“明淵在家抄經修學?”
華明淵分顧二人說:“此乃書院老師布置的功課,讓我等每日‘抄六經,養大義’,抄完之后焚燒,再行默寫一遍。”
“默寫時,要在心中研磨經意,思量本篇要理。”
“奈何小生愚鈍,只明字句之意,不得真意。”
“請教二位,是不是我修學之法有誤?”
萬山揭起他抄的‘曾子問篇’,笑談:“真意似真金,取真意亦如沙中淘金,豈是那么好得的?”
“抄經修學,方法無誤,可能是你‘思學之法’不對。”
“不妨說說,你是如何研磨經意,我二人助君參詳一番。”
華明淵福至心靈,斂袖請二位落座,自己則站著回答,把‘思學之法’詳述一遍。
說完后,又補充道:“其實,書院老師所傳‘做學之法’中,另有一門‘上士修學法’,名為《入書出書明經法》。”
“此法,只有書院內門弟子會用。”
“我等外門弟子,即便懂得此術,也不得其妙,入不得書中。”
他口中‘入書出書’的修學法門,乃儒門中很普遍的養真學之法,也叫《明經術》。
通常只有明經入學之后,方能掌握熟用,所以稱之為‘上士修學法’。
楊萬山早知此法,也懂得法門微妙,卻不敢貿然使用。
因為此法對心性要求很高,所用不善,則壞了自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绥宁县|
依兰县|
南华县|
阳朔县|
永泰县|
江川县|
庆安县|
封开县|
梨树县|
黄陵县|
平阴县|
三穗县|
山东省|
丰顺县|
蓬安县|
兴宁市|
柏乡县|
乌兰浩特市|
衡南县|
六盘水市|
军事|
化德县|
永康市|
闽侯县|
新建县|
微山县|
古田县|
柘荣县|
肇源县|
文安县|
邻水|
中牟县|
广东省|
惠东县|
上栗县|
武宁县|
南郑县|
大冶市|
安远县|
巴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