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沸河熬煉-《聊齋狐婿》
第(1/3)頁
“誰人要見娘子?”
“回姐姐,乃一神人求見,他自稱東湖相建元,赴約而來。”
春燕問話,侍婢如實回答。
鳳釵娘子思量起身,自語道:“東湖相建元?我何時邀請過他?”
春燕想到什么,先讓侍婢退下, 與娘子說:“我知此人?”
“那相建元乃臨安東湖水主,上月臨安遭瘟,病死不少百姓,造出兩三千疫鬼……”
“他有心救民,卻無法收治疫鬼,便喬裝成書生誤入我陰山, 欲求娘子相助,被我一棒槌打出去。”
“我怕他含恨而走,回去道娘子無情無義, 就留下一句話堵住他口舌。”
鳳釵娘子責怪一眼,問:“你用什么話堵他口舌?”
春燕笑道:“我說,你家遭災與我何干,要見我家娘子,找個經(jīng)得住沸河苦厄的人來。卻不想他當真領人過來。”
“娘子以為如何是好?”
鳳釵娘子思說:“照你所言,那他確是應約而來,不見有失信義。”
“就由你去接引他們,先叫他所帶的人一試沸河之苦,成與不成都來見我。”
“那臨安鄉(xiāng)民遭受瘟疫,無辜枉死。我既知曉就不能視而不見。”
“他們?yōu)猷l(xiāng)為民,便是心懷大義,當敬三分,叫翠鶯陪你同去。”
原來此地便是相君口中‘下邳陰山給孤園’。
而這娘子即是他所言‘東海薛候之女’。
“嗯。”
春燕領差事出殿,叫來紅氅小娘子翠鶯陪同接引。
此刻山外,乾坤清朗,月照大千。
巨大崖壁前漂浮一片光燦燦香火云彩。
云上,劉彥、相君為首, 左右各是四郡主和高二姐。
他們身后兩架金光車馬, 有二十名戴甲水府兵將護駕。
等不多時,只見崖壁中間顯現(xiàn)出一座高大府門,有八九丈高,四五長寬,兩扇大門逐漸敞開……
春燕、翠鶯挑著幽藍鬼燈,立于正門前,眼眸與他們相視。
左右兩大門,各幻化成赤發(fā)獨眼巨鬼,青面獠牙羅剎,各持銅錘、鐵簡,擺出威勢瞪著來人。
咣咣——
二鬼銅錘敲擊,雙簡相撞,聲威迎面席卷。
劉彥被威勢一沖,額頭文光爍爍,心神抖擻但無懼念!
二姐傳音入耳道:“世才無需怕,那二鬼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也就比尋常小鬼強壯些。”
說話間, 門前二女挑燈飄來,相距一丈立足。
春燕環(huán)視道:“我娘子答應一見。不過要先遵約渡河,這位公子莫非就是湖君尋的渡河人?”
相君引薦道:“正是。此乃我鄉(xiāng)一位生員, 他甘愿為民吃苦,一試陰山沸河。”
劉彥持禮無話,坦蕩面對二女目光。
翠鶯小娘子觀察問:“公子生魂何故如此明亮?修道養(yǎng)命之人渡河可不作數(shù)?”
劉彥未開口,二姐替他道:“這位小妹有眼不識真君子。”
“我弟乃儒門真學士,非道家養(yǎng)魂之人。真學君子,聰明透出心竅,文光明亮魂體,故而神魂光明。”
翠鶯眼眸變化,春燕也再次打量,含笑分看相君。
“不想湖君找來一位儒家明經(jīng)學士相助,難怪我觀公子魂兒如此清亮。”
“公子為民渡河,乃心懷仁義之君,但不要小瞧了我家門前那條河。”
“你果真要一試沸河苦厄?”
“愿意一試。”
劉彥目光平視,不說多余的大義之言,只把慷慨寄在心中。
春燕暗下點頭,對相君道:“如此就隨我來,只要過得沸河,你家之事便可與娘子面說。”
相君等她引路,趁機對劉彥傳音。
“世才先試水熱,若遭受不住,祭出你那《山居秋暝》詩氣裹身,我想可以抵御。”
今夜二人在東湖相見時,君家大吃一驚,不知他護身酒氣何以消散。
劉彥如實告知‘寫詩盛裝酒氣’之事,并祭出魂中《山居秋暝》詩卷請君過目。
相君頗為高興,不想劉世才竟能思得奇法,把自己所釀學問精氣收入自己囊中,非但不生氣反覺得后繼有人了。
他告訴劉彥,自己那缸青山釀,確實為自家學問釀造。
自己雖投身神道,但心向儒門,每日都會作詩寫文章。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新宁县|
邢台市|
延边|
上犹县|
遵义县|
庆城县|
五寨县|
郁南县|
霸州市|
奉贤区|
阳山县|
比如县|
贞丰县|
旬邑县|
连州市|
上蔡县|
广东省|
华坪县|
垫江县|
荃湾区|
鄂托克旗|
吉首市|
利辛县|
西乌珠穆沁旗|
格尔木市|
廉江市|
河东区|
阿克陶县|
平顶山市|
天津市|
孟州市|
辉南县|
阿拉善盟|
百色市|
绩溪县|
保德县|
昌乐县|
自贡市|
阿克陶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