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若非如此,李青又為何要說謊。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將目光聚集在了李青身上。 李青也知道這些平日里心高氣傲的讀書人心中所想。 必須得打壓打壓他們眼高于頂的氣焰。 二話不說,直接手一揮。 剎那間,那五十個養出了浩然正氣的東廠宦官,胸前的浩然正氣頓時被引導而出。 身上都籠罩著一股微弱卻能用肉眼能夠看到的白色光芒! 雖然他們的才氣微弱到幾乎沒有,身上的浩然正氣也十分微弱,但卻實實在在的有! 這一幕,深深的刺激到了在場所有出征的儒教修行者。 國難當頭,這些沒卵子的閹人第一時間站出來,要上戰場盡忠報國就算了。 姑且當作一個笑話看看。 但他們竟然真的養出了浩然正氣! 該遭受嘲笑,該遭受鄙夷的人,不應該是這些卑賤的閹人。 而是他們這些自詡為高人一等,從不用正眼瞧這些閹人的讀書人! 所有沒有養出浩然正氣的讀書人,全都羞憤欲絕的低下了頭,再也不敢多說一句話。 他們平日里在利益之海中爭渡,早就失去了所謂的赤子之心,此時竟然連閹人都比不上。 這一刻,所有人看向東廠宦官們的眼神,都發生了變化。 他們本可以待在盛京不上戰場。 為國盡忠,也根本輪不到這些閹人。 但這些平日里最不受他們待見的閹人,并沒有貪生怕死,而是選擇了共赴國難! 尤其是他們養出了浩然正氣,所有人都沒有資格嘲笑他們。 然而,魏搉接下來的一番話,更加讓那些沒有養出浩然正氣的讀書人恨不得挖一個洞鉆進去。 “御史大人,六百多東廠宦官,僅有五十人養出浩然正氣。魏搉愧對御史大人平日里的教誨。” “此番出征北境,若是能活著回來,魏搉一定敦促所有宦官,不得有絲毫偷懶,好好讀圣賢書。” 因為僅僅只有五十個宦官養出浩然正氣,魏搉臉上充滿了自責。 似乎感覺十分對不起李青的教導。 這更加讓儒教大軍的讀書人們感到無地自容。 李青看向魏搉和他身后的東廠宦官們,許諾道: “我儒教秉承孔圣有教無類的思想,爾等雖身體殘缺,但拳拳報國的赤子之心,驚天動地! 此戰凱旋歸來,爾等皆可入我儒教!有才氣者,皆可進圣院授予文位,開辟文宮!” 魏搉等人聞言大喜。 雖然東廠權柄滔天,但還是掩蓋不了他們內心的自卑。 現在李青居然向他們許諾凱旋之后,可入儒教,可入圣院開辟文宮,享受和那些他們眼中高人一等的讀書人一樣的待遇! 所有宦官,都不由自主的呼吸急促了起來。 “謝御史大人!我等必不惜自身,浴血殺敵!” 儒教讀書人,只感覺十分刺耳。 一群閹人也要到圣院開辟文宮,他們第一反應就是荒唐。 但隨后想到這些人竟然養出了浩然正氣,又根本無從反駁和阻止。 若養出了浩然正氣都不配獲得文位開辟文宮,那他們這些沒有浩然正氣之人,又有什么資格? 讀書人讀的書再多,懂的圣賢道理再多,但心術不正,做不道德之事,養不出浩然正氣,終究上不得臺面,不會被人所尊敬。 而東廠宦官,雖然是卑賤的殘缺之人,讀的書也不多,才氣微弱到幾乎不可見。但心懷赤子之心,行事符合道德標準,養出浩然正氣。同樣應當受到世人尊敬。 無數沒有養出浩然正氣的讀書人,都開始反省自己,心中堅定未來要走的路。 “出征!火速趕往北境滄瀾城!” 李青一聲令下,四千兩百名儒道修士和一千余東廠之人,浩浩蕩蕩往滄瀾城而去。 王琰,作為李青的大弟子。 興奮的拿出筆墨紙硯,一邊趕路,一邊奮筆疾書,將今天的所見所聞,都寫到了傳世錄當中。 “東廠宦官,以督主魏搉為首,上下五十余人養出浩然正氣。心懷報國之心,欲上戰場浴血殺敵,盡忠報國。” “夫子曰:凱旋之日,有才氣之宦官,皆可入圣院授予文位,開辟文宮。” “夫子有教無類,教化萬民,實乃儒家圣賢也!” …… 李青等人出征之后。 天符帝那邊也沒有閑著,而是著手安排滅佛之事。 大周的寺廟當中,有著太多的錢糧和土地。 若能將這些錢糧和土地釋放出來,將極大的緩解大周的錢糧危機。 再加上大覺寺方丈圓覺大師,竟敢公然違抗大周鐵律,在盛京上空與李青交戰。 這更加堅定了天符帝的滅佛之心。 一場轟轟烈烈的滅佛行動,迅速展開。 與此同時,拜到李青門下的慧秀大師,也爭分奪秒的抓緊一切時間。 帶著另外四名同樣投入儒教的師兄,到大周各地寺廟進行游說,希望度化那些僧人棄暗投明,棄小乘佛法投入儒家的大乘佛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