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離國。 四海歸一殿。 離國皇帝端坐于龍椅之上,彰顯帝王氣概。 與天符帝相比,他顯得非常年輕。 僅僅只有五十六歲。 但他武道修為非常之高,已然臻至七品。 看上去就像是三十幾歲的壯年。 離國皇帝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 與天符帝太子順利繼位不同。 他是一名沒有名分的宮女所生,從小就不受待見。 在離國眾多皇子當中,也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位。 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母族勢力支持, 又不受皇帝待見的皇子。 居然從四十年前十三龍奪嫡之中脫穎而出,成功逆襲登臨離國皇帝寶座。 他二十歲登基稱帝,將兄弟全部殺光。 登基一年,就開始變法改革。 在長達三十五年的變法過程當中,將離國世家進行了一輪殘酷的重洗。 各地藩王,也無不戰戰兢兢, 以他的號令馬首是瞻。 三十五年的變法, 大獲成功。 離國人口提升將近一半,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國力直接飆升到能夠與公認的人族七國最強的乾國媲美。 六百萬大軍,對離國而言并非極致。 若采取十丁一的制度,離國甚至能夠組建一千五百萬大軍! 此時,四海歸一殿,群臣正就與大周的戰事進行商討。 “陛下,臣以為割地五千里,賠償一千萬兩白銀,周國是絕對不會同意。倘若周國當真負隅頑抗,對我大離而言,亦不是一件好事啊。” 離國的尚書令說道。 離國皇帝離陽大帝呵呵一笑,道: “愛卿怎知那周國不會答應?” “如今蠻族傾巢而出,周國本就國力比不上我大離,更何況是分兵兩路, 腹背受敵?” “更何況,朕亦所求的,豈是那區區五千里地和一千萬兩白銀?” 替離陽大帝寫國書的中書令, 最是明白陛下的心思。 對尚書令說道:“姜大人莫要著急,此事陛下心中早有打算。” “周國龍門郡以北五千里地, 屆時山丘密林,是抵擋我大離的最佳屏障。丟了這五千里山丘密林,對周國而言,無異于敞開國門,任由我大離馳騁。” “因而周國定然不會同意,但為了我大離不出兵,必會派遣使者來談判。” “到時候,各地五千里,可以談成割地三千里。只要給周國留下天樞城重塞,他們也能接受。至于一千萬兩白銀,也可以談到八百萬兩,甚至是五百萬兩都行。” “我大離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三千里地,獲得五百萬兩白銀,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之后,我大離便可坐山觀虎斗,等周國和蠻族拼個你死我活,損耗國力之后,坐收漁翁之利。” “屆時, 整個周國, 都將會是我大離疆土。” 中書令話音落下,尚書令這才豁然開朗。 原來,割地賠償之類的,只是一個白拿好處的借口罷了。 周國腹背受敵,無論給不給這個好處,最終大離還是要對它進行攻打。 無非是趁著蠻族入侵周國這個天時地利人和,撈一些無本的買賣而已。 “陛下,若周國同仇敵愾,不惜一切代價陳重兵于龍門郡。或者周國在短時間內,取得了與蠻族的勝利,調舉國之兵抵御大離。我大離能否攻下龍門郡?” 一名臣子問道。 離陽大帝看了眼兵部尚書,問道:“我大離如今之底蘊,十丁一的情況下,大軍數量能擴張到多少?” 兵部尚書恭敬地回道:“回陛下,十丁一,大離軍隊能擴張至一千五百萬。” 離陽大帝點了點頭,又看向戶部尚書,問道:“國庫的錢糧,能支撐一千五百萬大軍征戰多久?” 戶部尚書出列回道:“稟陛下,在不影響大離財政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又有陛下從上古人皇手中所得到的運糧至寶,省去了大量的后勤人員和糧食損耗,能夠支撐一千五百萬大軍征戰一年之久。” 戶部尚書說完,離陽大帝也不說話,只是看著方才提問的那名臣子。 那臣子臉上大喜。 在不影響離國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國庫錢糧尚且能夠維持一千五百萬大軍征戰一年。 更何況是如今的六百萬大軍? 即便周國真如他所言,僥幸在短時間內擊潰了蠻族,舉全國之兵對抗大離,依舊不夠看。 對離國而言,大周是否愿意割地賠償,割地多少,賠償多少,都無關緊要。 因為這些東西,遲早都是離國的。 只不過能夠盡量減少損失,那自然更好。 尚書令躬身行禮,大聲喊道:“陛下受命于人皇,得人皇傳承,定能帶領大離一統天下,再現人族的黃金盛世!陛下萬年,大離萬年!” 其余臣子,也紛紛跟著大喊。 “陛下萬年,大離萬年!” 離陽大帝霍然起身,目光如炬,帝王之氣激蕩開來,恢弘而磅礴。 “朕得人皇傳承,必將一統天下,再創人族輝煌,再現人族黃金時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