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大周。 兩淮之地。 淮信王府。 書房內,淮信王收到傳信。 看完之后,他臉色無比難看,直接癱倒在椅子上。 仿佛渾身的精氣神都被抽走了一般,喃喃道: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陛下,當初你就應該聽我一言。” 離國離陽大帝第一年變法改革之時,淮信王就看到了變法的重重好處。 勸說天符帝壯士斷腕,以大魄力進行變法,鏟除世家,整合所有力量,提升國力。 奈何天符帝并沒有這個魄力。 也舍不得大周變法途中陷入陣痛當中。 不敢去冒這個險。 結果證明,三五十年之后,離國成功了。 并且國力已經無比強盛,強盛到了足以碾壓大周的地步。 淮信王身旁的黑衣謀士,猶豫了一會兒之后,說道:“王爺,值此之際,大周已經陷入到絕境當中。為大周子民計,不如答應那離國皇帝?” 淮信王聞言,眼神瞬間冰冷下來,看著那黑衣謀士。 “本王記得曾經說過,不準你再與離國聯系吧?” 黑衣謀士感受到淮信王那滔天的殺意,嚇得臉色發白,連忙說道: “王爺明鑒,屬下并未與離國有任何聯系。只是如今大周腹背受敵,已經無力回天了。只有答應離國皇帝,百姓才能免于戰亂之苦啊。” “放肆!” 淮信王怒不可遏,勃然大怒道: “你簡直膽大包天!” “即使大周子民免于戰亂之苦,卻成為了一輩子寄人籬下、一輩子受人歧視的亡國奴!” “如此還不如奮起一搏!縱然死于戰亂當中,也遠比成為亡國奴要好!” 自古以來,大國傾軋小國。 雖然同為人族,但亡國的小國百姓,卻往往過得苦不堪言,毫無尊嚴。 寧做太平犬,不做亡國奴。 黑衣謀士瑟瑟發抖,不敢再說話。 少許之后,淮信王再次開口。 “傳令各部,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出征。” 黑衣謀士聞言大喜,“王爺要在這個時候起兵嗎?” 淮信王瞪了他一眼,道:“本王即刻上書陛下,兩淮之地的軍隊,聽候朝廷調遣,隨時準備支援龍門郡或滄瀾城。” 黑衣謀士徹底呆愣在原地,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個時候選擇聽從朝廷調遣,那這幾十年來在兩淮之地的部署,豈不是直接功虧一簣? 兩淮的軍隊若是打光了,以后還如何起兵? 他無法理解,這個明明一心想要起兵造反的淮信王,為何會在這種時候,作出如此錯誤的抉擇。 “王爺……” 黑衣謀士還想再勸,卻看到淮信王一雙冷漠無情的眼睛,頓時把原本想說的話給咽了下去。 “王爺,我這就是安排。” 說罷,轉身離開了書房。 看著這黑衣謀士離去的背影,淮信王幽幽地嘆了一口氣。 他何嘗不知,一旦將兩淮之地的軍隊派出去聽候朝廷調遣,那他將徹底失去了起兵造反的能力。 心中的志向和抱負,永遠都不可能再實現了。 可大周已經到了如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沒得選。 …… 三天之后。 儒教的第一座圣院當中,聚集了密密麻麻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 為了盡快建成圣院,好讓第一批儒教大軍誕生。 戶部尚書經過天符帝的同意之后,將原本的國子監進行一些改動,改成了如今的儒教圣院。 圣院之中,供奉著三尊圣像。 中間那尊,是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圣。 右邊那尊,是集儒學之大成者,千年來影響了無數讀書人的儒家先賢朱龁。 左邊那尊,則是儒教開創者李青。 凡入儒教之人,走儒道修行道路之人,都要到圣院拜三位圣像。 如此才能被賜予文位,從而開辟文宮。 現場的讀書人,有進士功名在身的,有一千兩百個。 進士功名之下的,有五千多人。 足足六千將近七千讀書人,齊聚一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