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洲王朝。 四海大殿。 中洲大帝端坐龍椅之上,他黑色的龍袍,更是添上一分沉重,大殿內空蕩蕩,除了殿粱之外,別無他物。 他不需要滿朝文武來此跪拜朝會,而是單獨會見,任何事情由他一一吩咐,下面的人照做即可。 這看似不可思議,但在中洲王朝,卻沒有任何一點不可思議。 這位帝王,前半生是傳奇,后半生也是傳奇。 以一己之力,統領中洲王朝,鎮壓百家,行圣王之道,順者生,逆者死。 霸氣無雙。 隨著太監的聲音響起。 中洲大帝的聲音也隨之回應。 “見。” 很快,一道身影緩緩出現在大殿之外。 此人,八尺身材,龍行虎步,氣宇軒昂,面相英俊,頭頂麒麟冠,身穿白玉麒麟袍,在中洲王朝內,只有帝王才能著龍袍,即便是皇子,也不允許穿龍袍。 他很耀眼,出現的一瞬間,便奪人目光,如天驕一般,似天穹之上,無法遮掩的星辰。 “兒臣贏寧,拜見父皇。” 贏寧走了過來,他站在四海大殿之外,朝著自己的父皇深深一拜,恭恭敬敬,沒有一絲逾越。 然而,見到自己親子歸來,中洲大帝眼神當中沒有半點喜悅,依舊是高高坐在龍椅上。 “大道府開放了嗎?” 中洲大帝開口,平靜詢問道。 “回父皇。” “并未。” “是府主讓兒臣下山一趟。” 他開口,給予回答。 “何事?” 中洲大帝開口,直接詢問道。 “回父皇。” “府主讓兒臣去大夏王朝,尋一人。” 贏寧出聲回答。 “是顧錦年嗎?” 中洲大帝問道。 因為大夏王朝最有名的人,當今也只有顧錦年一人了。 “回父皇。” “不是。” 后者搖了搖頭。 “那就說清楚,去了大道府以后,連說話都不會了嗎?” 中洲大帝開口,他沒有怒意,可這句話,卻讓后者不由感到恐懼,咽了口唾沫,也不敢亂來,立刻出聲道。 “回父皇。” “府主讓兒臣尋因陀轉世。” “大道府,玄機閣長老已推算出因陀轉世疑似在大夏王朝之中。” “兒臣第一時間趕回宮內,告知父皇,如若父皇需要,兒臣若尋得因陀轉世,立刻帶來,看看能否為我中洲王朝做些什么。” 后者如實交代,不敢有半點隱瞞。 “因陀轉世?” 中洲大帝有些沉默,但過了片刻,他搖了搖頭道。 “朕,不信轉世之說,即便當真有轉世之說,那自然更好,無需帶來,朕一統天下,就是需要強大的對手,敵人越強大,中洲王朝也會越強大。” “不朽的王朝,永遠需要敵人,沒有敵人的王朝,只會腐爛生朽。” 中洲大帝出聲。 說完這話后,他又淡淡出聲。 “你一路趕來,也辛苦了,賜入殿十步,與朕共食。” 聲音落下,后者立刻向前走了十步。 這是無上榮譽,這殿外到殿內,一共一百零八步,所有臣子,只能在殿外匯報國事,入十步也算是一種榮耀。 很快一些黑衣太監走來,端來黑色玉案,擺在贏寧面前,以及中洲大帝面前。 只不過,這玉案面前的食物,并非是山珍海味,而是米糊糠食,旁邊一杯茶,更是樹根雜草,光聞都有一股朽木之味,令人不適。 贏寧沉默,也不敢說什么,直接端起茶飲了一口,茶水苦澀難喝,水質都極差無比,至于這米糊之物,吃進口中,他只能硬生生吞下去,根本沒有半點享受之意。 然而,中洲帝王卻細細飲茶,沒有半點不悅,吃一口米糊,細嚼慢咽,兩者對比顯得十分怪異。 一個仿佛如吃砒霜,一個則如吃山珍一般。 這是中洲大帝每日的進食物,而且這就是樹根雜草茶,糠食米糊,中洲大帝自登基之后,每一頓都是如此,如若有些地方發生災荒旱情,中洲大帝都會絕食不飲。 他要與民一般,最底層的百姓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對自己無比的苛刻,動輒三五日不眠不休,也正是因為如此恐怖的意志力,讓人敬佩。 因為,整個中洲所有人都知道,這位帝王自封修為,他的實力沒有人知道,但他卻將一切實力全部封印,除非是生死存亡之時,否則絕不解封。 以凡人之軀,統御山河,故而三五日不眠不休,在旁人看來好像不算什么,可了解之后,才會知道此人有多恐怖。 用膳過后。 中洲大帝緩緩出聲。 “退下吧。” 簡簡單單三個字,讓贏寧有些驚訝,他從大道府歸來,按理說自己這位父皇應當會問自己關于大道府的信息。 可沒有想到,自己這位父皇只是簡簡單單與自己一同用膳,然后讓自己退下? 這與他想象中不一樣。 說實話,他都已經做好了問答準備。 只不過,剎那間的失神之后,贏寧站起身來,道了一句兒臣告退,便離開了四海殿中。 待贏寧走后,不到片刻鐘,又是一道聲音響起。 “陛下。” “鬼谷先生求見。” 聽到這聲音,中洲大帝立刻點了點頭。 “見。” “入殿二十步。” 當下,一道黑衣老者,出現在大殿外,老者行動緩慢,朝內走了二十步后便止步。 “臣,叩見大帝。” 鬼谷先生開口,朝著中洲大帝跪拜下來。 “先生客氣。” “朕說過,先生見朕可免跪拜之禮,還請先生下次不要如此,否則朕不安。” 中洲大帝出聲,面對鬼谷先生,他站起身來,沒有端坐在龍椅之上。 這是最高的榮耀,也是最大的尊重。 “大帝。” “天機臺已測算出王朝之天命。” “此番東荒魔窟鎮壓過后,天命提前一年,如若無大事發生,兩年之后,天命將落于世間。” “這兩年時間,需獲天意印記,等到天命降臨時,將會有天地賞賜,誰掌的天意印記越多,獲得的賞賜也會越多。” “其中不缺乏長生不死藥。” 鬼谷先生開口,道出天命之秘。 而他提到長生不死藥,中洲大帝終究還是動容一二。 “好。” “這是天意所為。” “掌長生不死藥,朕就可以開創萬世之輝煌。” 中洲大帝出聲,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 “大帝。” “還有三件事情。” “其一,中洲王朝售賣靈晶于大夏王朝,卻不曾想,大夏王朝并無購買靈晶之意,此事古怪,” “其二,天機臺測算,顧錦年為掌天命印記數量之多,又獲天命眷顧,如若不出意外,兩年之后,顧錦年當獲最大好處,請大帝下旨,勸降或誅殺。” “其三,刑部尚書推行新法,魏武侯之子以及七公子觸犯律法,刑部尚書商辛前來求問陛下,該如何處置?” 鬼谷先生開口,他的語氣十分平靜,但這番話說完后,卻顯得格外冷漠。 聽著鬼谷先生之言,中洲大帝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出聲道。 “大夏王朝遭遇天災,急需靈晶,朕將靈晶以常規價格暗中售賣給大夏王朝,他們不要,這不符合常理。” “靈晶或許只是一個幌子,大夏王朝可能發現新的靈晶礦山。” “但不管如何,還是要徹查大夏王朝靈晶之事,小心謹慎。” 中洲大帝針對第一件事情,如此說道。 實際上,大夏王朝出現天災之后,大金王朝,扶羅王朝,東荒諸多國家都在落井下石,而中洲王朝正常來說也是要落井下石。 可這位大帝拒絕了,不但拒絕,而且暗中在幫助大夏王朝,其原因也很簡單。 他不希望大夏王朝亡國,他希望大夏王朝能一步一步成長起來,唯有這樣,才能穩固自己王朝的統治,并且讓自己王朝有危機感。 若太無敵,人心就會產生輕視,優秀的敵人,往往能完善自我。 這就是大帝氣魄。 緊接著,針對第二件事情,中洲大帝繼續開口。 “顧錦年勸降,但不可殺。” 中洲大帝出聲,給予這個回答。 “遵旨。” 饒是鬼谷先生,也不可勸說中洲大帝,只能同意。 “至于新法推行,無視一切,將魏武侯之子,與七公子一同凌遲處死,當著百姓的面,不可姑息。” 中洲大帝出聲,十分無情。 無論是功臣的兒子,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違背他的意思,一律斬。 對此,鬼谷先生沒有任何一絲驚訝,因為這位大帝就是如此。 新法推行,這是至關重要的,他贊同大帝之言。 只不過,當中洲大帝說完這話后,他還是忍不住詢問另外一件事情。 “大帝。” “不殺顧錦年,大帝是為何意?” 他好奇,忍不住詢問,而非是勸說或者是忤逆。 聽到這話,中洲大帝揮了揮長袍道。 “朕從來不怕敵人,朕只怕敵人不夠強。”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鬼谷先生沉默,片刻之后,鬼谷先生沒有再提這兩件事情。 而是提起另一件事。 “大帝。” “二公子從大道府歸來,大帝有何想法?” 鬼谷先生開口,如此問道。 “先生是何意?” 中洲大帝沒有回答,反倒是詢問后者是怎么覺得。 “大帝。” “大道府亙古存在,來歷神秘,內有經文無窮,強者如云,培養各大體系,各大王朝之中的天驕俊杰。” “只不過,這大道府有神力一般,任何人自大道府出來,無論他曾經來自何處,都會有巨大的變化,只認大道府弟子身份,不認可其他身份。” “二公子雖是大帝您的親子,可從大道府出來后,只怕已經變了。” 鬼谷先生開口,他這番話也不算特別委婉,但也沒有那般赤果果的直接。 的確。 大道府,這是一個十分神秘的組織,府主是誰無人知曉,大道府在何處也沒有人知道,一切有關于大道府的資料都很少。 人們只知道,大道府非天驕不收,而且必須要在十二歲之前,才能入大道府。 最多不可超過十四歲。 無論任何勢力,就好比佛門,佛門對思想控制這一塊拿捏的爐火純青,但饒是佛門弟子前往大道府學習之后,回來就如同換了一個人一般。 六親不認,只認自己的道理,認可自己是從大道府出來的人,而不會認可佛門。 所以鬼谷先生的意思也很簡單,這個二公子已經變心了。 中洲大帝聽得出對方的意思,但他沒有任何波動。 “大道府。” “無非是樹立他們無敵的自信罷了。” 中洲大帝淡淡出聲。 “朕方才與他共膳,看得出來,他比以前自信太多了,雖然依舊在朕面前還有些畏懼,但已經很可貴了。” “這是一件好事,朕不希望朕的兒子,畏懼朕,恐懼朕,總有一天這江山是要交到他們手中,若畏懼他人,豈可為帝。” 中洲大帝傲氣無比,不在乎這些。 “大帝氣魄,臣,敬佩不已。” 鬼谷先生開口,他恭恭敬敬稱贊了中洲大帝一聲,如此之氣魄,當真是世間少有。 “先生。” “墨家靈陣龍舟,預計何時可以生產出來?” 中洲大帝沒有談論贏寧的事情,而是詢問這件事情。 “回大帝。” “如若不出意外,一年之后,工部便可大批生產靈陣龍舟,仙門聚靈陣,墨家巧奪天工之手,配合工部,只需一年。” “這等龍舟,可聚集天地靈氣,日行千里,無需耗費任何靈晶,等到天命降臨,或許會有新的改革,到時候日行萬里也不足為過。” “到時,這龍舟徹底生產后,用以軍用,征戰南蠻,也就輕而易舉,運輸糧草將士,快人一步。” “并且再將部分用于中洲境內貿易生產,可使中洲王朝貿易繁榮。” 鬼谷先生開口,自信無比。 “好。” “一切多謝先生,等待大事定下,朕立新朝,鬼谷先生為朕新朝之國師,封王!” 中洲大帝霸氣開口,直接許諾王位。 “多謝大帝。” 后者立刻道謝。 很快,他逐漸退場。 四海大殿當中,也只剩下中洲大帝一人。 如此。 轉眼之間。 三天時間過去。 功德金雨在東林郡下了整整三天。 一來是恢復生機,二來是度化怨魂,三來則是給一些百姓治療傷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