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荒魔窟。 顧錦年立于天穹之上,他以道祖真經(jīng),誦念出道祖法相前來。 這道祖法相,只是一道虛影,并非是真身,若當真是真身,元始天尊之真身,這方天地只怕根本承受不住。 三十三重天,元始天王啊,這可是道教至高無上的存在,眾生之教主。 這樣的存在,削各大體系一刀,根本不是什么難事。 而且,顧錦年知曉一件事情,那就是這種真經(jīng)效果,只有一次。 當初在佛門,自己誦念佛陀古經(jīng)的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了。 經(jīng)文只有一次效果,類似于這種度化或者是開智的經(jīng)文。 第一次永遠是最猛的。 可引來無上法相加持,而自己可以借助這些法相的力量,解決這些是非,斬各大體系氣運。 度人經(jīng),乃是萬經(jīng)之首。 而道德經(jīng)的話,只怕難以引起這樣的法相,不過道德經(jīng)又不同,很難去說,按理說應該超不過度人經(jīng)。 只不過等待天命降臨后,就不清楚這道德經(jīng)會不會再度引來超乎想象的異象。 佛門的話,心經(jīng)是顧錦年最大的底牌。 之前誦念的是藥王經(jīng),端是不可思議,而心經(jīng)則是佛門經(jīng)文第一,也是大乘佛法的起源經(jīng)。 這篇經(jīng)文,想來也會有不可思議的作用。 但到底是怎樣的作用,還是要看。 “心經(jīng)必然超乎想象,這篇經(jīng)文,若是誦念出來,要有巨大的作用,而不是僅人前顯圣?!? “這一次,我削各大體系一刀,想來各大體系會接近一切辦法繼續(xù)爭搶天命,而且總有人會動歪心思,借助心經(jīng),可讓這些是非集中在一起,而后一口氣鏟除?!? 顧錦年心中如此想到,心經(jīng)的作用性絕對比想象當中要夸張很多。 這樣的東西,絕對不能隨隨便便拿出來。 需要在關(guān)鍵時刻,而且一定是緊要關(guān)頭拿出來。 天命已經(jīng)開始顯露其強大,可以看出來,就好比九大仙器一般,之前的九大仙器,其威能即便是全面復蘇,也差不多是準七境的威力,亦或者就是七境威力。 現(xiàn)在全面復蘇,能達到超越七境的威力,這就是不可思議。 換句話來說,未來的爭斗,要比現(xiàn)在更加激烈和可怕,下一個會輪到誰,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這天命。 到底代表著什么,無人知曉。 所以有些東西,還是要留一留,不要什么都拿出去,人前顯圣是爽了,可解決不了事情,就沒有任何意義。 “顧錦年。” “你啊你,儒道氣運被你斬了兩次,你知不知道,孔圣斬下第一道后,影響有多大?這些年來,有幾個讀書人能養(yǎng)氣成功?” “你這是要滅絕我儒道一脈啊。” 有大儒開口,當這一刀落下后,儒道一片哀嚎,原因無他,這次儒道做了什么? 什么都沒做吧? 別人說一句,你就砍一刀?你未免太受不了激吧? 很氣,也很難受,更主要的還是無奈啊。 為什么要這樣呢? 就不可以溫和一點? “顧錦年,你再斬儒道一刀,老夫覺得,你不是受激,而是想在儒道一脈獨占鰲頭吧?年輕一代,已經(jīng)無人與你爭鋒了,唯一對你有威脅的人,是我們這把老骨頭?!? “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斬儒道氣運,到底是居心何意?” 終于,有大儒忍不住發(fā)怒,認為顧錦年斬儒道一刀,有些自私。 對于這些怒火,顧錦年沒有生氣,因為他可以理解對方的心情。 本來這次天命顯世,儒道是最吃香的,結(jié)果沒想到被自己請來孔圣,削天下讀書人一刀。 以致于佛門蠢蠢欲動,然后佛門又被削了一刀。 現(xiàn)在仙門順勢而起,又被自己削了一刀。 順便把其他體系都削了一刀,在儒道讀書人眼中,這剛剛好,儒道又能恢復第一,成為天命眷顧之體系。 可沒想到的是,自己又來一刀,他們不服也很正常。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顧錦年這一刀下來,幾乎把所有體系都削平了。 從大局觀來說,這是一件好事,畢竟人人平等,可對于這些勢力來說,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被削了就是被削了,不能因為大家都被削了,就覺得沒什么問題。 至少大夏王朝沒有削吧? 至少大金王朝,扶羅王朝沒有被削吧? 還有不可一世的中洲王朝。 他們都沒有被削。 顧錦年削儒道,佛門,妖族,魔道,仙門,看似讓天下太平,可實際上呢?王朝本身就是巨無霸的存在,他們被削,接下來一定會面對王朝的壓制。 各大王朝,平日里將他們視為座上賓,那是因為他們有強大的實力。 現(xiàn)在靈脈衰敗,氣運下降,假以時日,這些王朝還會把自己當做座上賓嗎? 只怕東荒仙門,都要成為王朝的機構(gòu),成為皇權(quán)之下的爪牙。 而儒道也是如此,他們原本擁有儒道神通,擁有儒道之力,擁有言法之力,可現(xiàn)在被顧錦年這樣一削,往后的日子只會越來越難。 缺少這種能力,面對皇權(quán),有幾個人當真敢寧死不屈?又有幾個人,敢在鐵騎面前無動于衷? 再者,顧錦年削了這么多體系,唯獨不削武道,這是為何? 大家心里逐漸也明白這是什么意思了。 這就是要扶持王朝騰起,打壓一切勢力,當真是好算計啊。 用仙門之事,壓制天下百術(shù),行無上王權(quán),走極致霸道。 自然而然,對顧錦年有怒火,有怨氣。 “顧某說過,過些時日,儒道一脈損失的氣運,顧某會補回來的?!? “如若當真想要獨占鰲頭,借助法相,怎可能才斬幾刀?” 顧錦年給予回應。 斬儒道一刀,并非是一時興起,也不是被人激將法,而是孔家的事情,顧錦年不想發(fā)生第二次了。 或許,孔圣當初那一刀,讓儒道直接跌落神壇,可這一切都是因果,做錯了就是做錯了。 而這第二道刀,就是防止儒道讀書人不長記性,有句話說的很好,人類唯一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吸取教訓。 既然儒道一脈自己要走,他愿意站出來,為儒道正風骨。 自然而然,儒道必須要斬一刀。 不管是出于任何目的,斬儒道一刀,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他們猜想的也沒有錯。 自己就是要讓王朝崛起,唯有大統(tǒng)一,才能開萬世之太平。 皇權(quán)至上,一切之術(shù),皆是旁門左道,必須要由王朝把控管理,否則利益爭奪之下,群魔亂舞。 就好比東林郡之火災,如若不是因利益之爭,仙門也不會如此。 這一刀斬下,絕對不冤。 “補回儒道氣運?怎么補回?難不成說,寫本儒經(jīng)?” “你連學術(shù)都搞不明白,你還寫儒經(jīng)?還補回儒道氣運?拿千古文章還是千古詩詞?這些固然好,老夫自認寫不過你顧錦年,可再多的千古文章與詩詞,也無法影響儒道氣運?!? “你拿什么補回?” 有大儒憋著一口氣,但他不是針對顧錦年,而是被顧錦年氣暈了頭。 “自有辦法。” “先生拭目以待即可?!? 顧錦年回應,沒有去多說什么。 “好,那老夫倒要看看,后世圣人,是如何補還這潑天氣運的?!? “老夫拭目以待?!? “就希望錦年圣人,不要說大話?!? 后者深吸一口氣,既然顧錦年都這樣說了,他們又能說什么? 實際上,很多大儒亦是如此,只是他們的脾氣,沒有此人如此火爆,會直接說出來。 儒道上下對顧錦年都產(chǎn)生了抱怨,如果顧錦年不削這一刀,說真的不少儒道讀書人,會對顧錦年產(chǎn)生好感,尤其是這老一輩的讀書人。 可這一刀斬下,讓他們實在是難受啊,要說恨倒不是很恨,就是難受。 眼看著天命就在面前,顧錦年斬去他們的希望,這如何不難受? 隨著大儒們不語了。 顧錦年將目光也落在了上清道人身上。 “百姓的事情解決了,太玄仙宗的事情,閣下打算如何解決?” 顧錦年開口,他直接詢問上清道人,王軒等人如何處置。 聽到這話,上清道人嘆了口氣,大勢已去,仙門被斬三刀,已經(jīng)虧的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如今面對顧錦年的質(zhì)問,上清道人緩緩出聲道。 “侯爺打算如何處置?” 上清道人開口問道。 “王軒剔除靈根,逐出仙門。” “天松道人,撤掉太上長老之職,以儆效尤?!? 顧錦年說出自己的想法。 “好?!? 上清道人直接答應下來,王軒已經(jīng)犯了眾怒,天松道人也是如此,即便自己不答應又能如何?天下仙門修士,會放過他們二人嗎? 答案是不會的。 既然如此的話,還不如順了顧錦年的意思,也免得后面惹來一些麻煩。 看到上清道人答應的如此之快。 顧錦年也沒有多說什么。 他準備離開,然而上清道人的聲音卻響起。 “侯爺?!? “有幾句話,貧道還是想說?!? 上清道人出聲,攔住了準備離開的顧錦年。 望著上清道人,顧錦年不語,等待著對方出聲。 “侯爺是否覺得,如今削了各大勢力,可以全力發(fā)展王朝之力?” “如若侯爺是這個想法的話,貧道可以保證,侯爺想的太美好了?!? “侯爺可知,這次之后,誰獲利最大?” 上清道人出聲,他望著顧錦年,如此說道。 “中洲王朝。” 顧錦年淡淡開口,似乎猜到上清道人要說什么,他直接了當?shù)幕卮?,也不藏藏掖掖? 這次斬天下勢力氣運一刀,獲利最大的是王朝,而王朝當中,中洲王朝自然是獲利最大。 這一點顧錦年明白,可他更加清楚的是,中洲王朝也有諸多事情要處理,即便獲利最大,也還是需要時間去完善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 不會因為今日自己這一削,中洲王朝就無敵于世。 但這些勢力不一樣,他們時時刻刻存在著危險,也時時刻刻會帶來麻煩,影響大夏王朝未來的發(fā)展。 今日這一削,顧錦年絕對不是一時之怒,反倒是深思熟慮。 聽到顧錦年直接說出中洲王朝,后者苦笑不已。 “侯爺既然知曉,為何還這樣?” “貧道不知侯爺?shù)降子惺裁醋孕牛毜揽梢哉f的是,即便是仙門最先得到天命,也不敢與中洲王朝一爭高低?!? “中洲王朝,遠比侯爺想象中要恐怖許多,哪怕是我太玄仙宗,有仙器加持,也不敢與中洲王朝爭鋒啊?!? 上清道人如此說道,他想不明白,既然顧錦年知曉中洲王朝獲利最大,為何還要一意孤行。 面對上清道人的詢問。 顧錦年想開口,他想說很多道理出來。 可最終,他沉默了。 不是不能說,而是說了,他們也不會明白。 中洲王朝即便是最大獲利者,那又如何? 至少王朝是以民為舟,將百姓視為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憑這一點,顧錦年就不在乎中洲王朝得利或不不得利。 如果當真有一天,中洲王朝一統(tǒng)天下,這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然,顧錦年也會去爭取,畢竟中洲王朝到底會如何,他不清楚,他相信自己。 如果自己做不到,也不希望統(tǒng)治這個世界的勢力,是仙門,是佛門。 他算是看的很明白,佛門以百姓為器物,提供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讓他們修以金身,仙門則高高在上,享受著一切,在他們眼中百姓只是棋子。 至于妖魔就更別說了,好的妖魔,倒也可圈可點,一些邪魔歪道,則將百姓視為螻蟻。 所以,沒有什么好說的。 “等到了那個時候,再說吧?!? 顧錦年沒有給予正面回答,他起身就要離去。 “顧施主?!? “你這是要去東林郡嗎?” “求雨符可解東林郡山火,但這怨魂,顧施主只怕難以消除,今日顧施主所作所為,使我佛門僧人頓悟,我等愿為大夏王朝,下一場功德金雨,也算是補償一二,為之前的罪過,彌補一些?!? 此時此刻,一位佛門高僧開口,看到顧錦年要離開,當下出聲,為大夏王朝下一場功德金雨。 “本侯說過,不需要爾等佛門幫助?!? “功德金雨,當真以為本侯不會嗎?” 顧錦年開口,這佛門當真是會打主意啊,東荒魔窟沒有撈到好處,看到仙門吃虧,就趕緊上前,想要分一杯羹,還真是厲害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