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五十四章 魯之忠士-《尊師孔仲尼》


    第(1/3)頁

    魯國公宮,魯侯端坐在殿堂之上,臉上還殘存著劫后余生的慶幸。

    而在他的下手方向,季孫斯與叔孫州仇與他幾乎如出一轍,唯有孟孫何忌因為早已得知陽虎的叛亂計劃,此時依舊能維持淡定。

    而一旁的眾位魯國大夫們,有的才剛剛搞明白曲阜城中到底發生了什么情況。

    而另外一部分甚至沒有心情去詢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們身上掛著彩、臉上綴著灰,顯然在來到公宮前經歷了一場兇險的血戰。

    謀諸大夫子服回看著同僚們一個個如此狼狽,忍不住當堂痛罵道。

    “從前我陪同先君昭公出訪晉國,回來時,曾對季平子說過:‘晉國的公室恐怕要卑微了。國君年幼孱弱,六卿強橫驕奢,這已經成了習慣,如此習以為常,公室能不卑微嗎?’

    然而,當時季平子以為我年幼,并不相信我的言論。

    而等到后來,他去晉國參加晉侯的葬禮時,才明白我所說的都是真相,還稱贊我說:‘子服回的話可信,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地,看來子服氏后繼有人了。’

    然而,平子雖然肯定了我的言論,卻并沒有將我的話記在心中。

    他放任陽虎這樣的家臣在族內做大,等到他一去世,陽虎便發動叛亂,竊取了季氏的權柄,代行國政。

    現在,又妄圖顛覆國家,進而滅絕自己的主家季氏,取代孟氏,改換叔孫氏。

    從前平子與我為了晉國的命運而擔憂,現在回想起來,難道不可笑嗎?

    晉國的國政最少是出自六卿,但魯國的國政卻取決于家臣。

    此次曲阜兵變,倘若不是菟裘大夫引軍力戰,國君也定然將死于戰火,如此一來,魯國的宗廟祭祀將要如何延續呢?”

    站在一旁的孟孫何忌聽到這話,頓時品出了子服回話語中的隱藏含義。

    子服回這話說的,明面上是在表彰宰予力戰有功,但實際上卻是在隱沒孟氏的功勞,順便還把陽虎作亂的大鍋全都扔到了已經死去的季平子頭上,借此來為季孫斯開脫。

    如果不是在場的大家伙都知道子服氏與季氏向來親近,換了個外人來聽這段話,可能還真就被子服回給混過去了。

    但想要糊弄孟孫何忌,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孟孫何忌沖著身旁的弟弟南宮說使了個眼色,南宮說心領神會,立馬來到魯侯面前請命道。

    “下臣同樣贊成子服回的看法,此次平叛,菟裘大夫宰予率領菟裘甲士護衛公宮、保衛國君,還與小宗伯孔丘一同發動國人攻打陽虎,如此功績,理應重賞。

    而孟孫何忌撞破陽虎陰謀,從他的手中救下危在旦夕的季孫斯,陣斬陽虎從弟陽越,這同樣功不可沒。

    除此之外,孟氏家臣公斂處父又領受上命,在北門聯合謀諸大夫一同擊退公鉏極,與宰予一同解救叔孫州仇,這樣的功績也不容忽視。

    至于城內的諸多大夫,不論是東野氏、榮氏,抑或是子服氏、孔氏,乃至于國人中的殷民六族、商奄之民,全都立下赫赫之功。

    如今城內亂局已平,下臣請求國君下令,誅滅季氏中跟隨叛亂的族人,剝奪他們的封地爵祿,并以此來補償、安撫那些在叛亂中立下功勛的忠貞之士。

    以求做到賞勵忠良、譴斥邪惡,肅正國中風氣。”

    在場的大夫們聽到這話,頓時面有異色。

    大家都看得出來,孟氏今天是和季氏杠上了。

    不過說回來也是,陽虎雖然被趕出了曲阜,但現在季氏族內局勢不穩,上軍的指揮混亂不堪。

    而孟氏的下軍則因為提前做了準備的原因,調度起來猶如揮舞手臂一樣順遂。

    如果季氏不答應懲治那些過往跟隨陽虎的族人,拿出一部分封地與田畝分給孟氏,恐怕今日是絕對無法善了的。

    孟氏和季氏正面對壘,那么叔孫氏的態度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大伙齊齊望向因為失血而導致面色慘白的叔孫州仇,猜測著他到底會在季氏與孟氏之中選擇哪一邊。

    叔孫州仇看見眾人都在看他,也不想由自己抗下這個雷,而是開口道。

    “孟孫的話雖有可取之處,但是下臣覺得,現在曲阜局勢剛剛穩定下來,實在不宜再動干戈。況且,我聽說,當初我國的賢大夫臧文仲處理國事時,總要三思而后行。

    而現在,對待生死賞罰這樣的事務,僅僅憑借幾個人的三兩句話便做出決定,難道不是太過于草率了一些嗎?

    再者說,菟裘大夫先前為了營救我時,曾經向那些追隨陽虎的上軍將士許諾,國家平叛只誅首惡,不傷從黨。

    那些受到陽虎蒙騙的士卒,因為相信菟裘大夫的信譽,所以紛紛放下刀兵向他投降。

    然而,事到如今,您如果打算清算這些放下武器的從黨,豈不是讓這樣一位替國家考慮的君子失去了信譽嗎?

    從前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向他請教為人君主、治理民眾的道理。

    管仲回答說:‘善于責備自己的君主,民眾就不會責備他。不肯責備自己的君主,民眾就會責備他。

    所以,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剛強的表現。修養自己的德行,是智慧的表現。不把不好的事歸咎于別人,是仁義的表現。

    所以,明智的君王有了過錯就歸咎于自己,有了好事就歸功于民眾。

    有了過錯就歸咎于自己,自己就會警惕。

    有了好事就歸功于民眾,民眾就會感到喜悅,并前來歸附了。

    現在,只要您能夠做到把好處歸功給民眾,以取悅他們。把過錯歸咎于自己,從而引以為戒。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讯 | 彩票| 湘西| 泰安市| 盐亭县| 高陵县| 石门县| 方城县| 余姚市| 长海县| 盐池县| 资阳市| 兴和县| 区。| 衡南县| 庄河市| 白水县| 新化县| 凤凰县| 十堰市| 大丰市| 乌拉特后旗| 怀集县| 定远县| 星座| 青神县| 濉溪县| 张家界市| 五华县| 麟游县| 广元市| 苏州市| 仁寿县| 麦盖提县| 济南市| 通城县| 九江市| 祁东县| 湖州市| 鄄城县|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