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園柳老不吹綿。 目下,已是“柳老不吹綿”時節(jié),不過,地點不在沈園,但亦不遠——沈園左近一所小小的精致的宅子。 男主人,吳浩;女主人,吳知古。 這是吳浩金屋藏嬌之所在。 二人需要一個幽會的去處,不能總在遠岫觀——那個去處,可一可再不可三四;吳知古出遠岫觀、云門寺,一般來說,只有兩個去處,一,虹明橋下的全保長家——即姨母家;二,沈園。于是,就在沈園附近買下一所宅子,踏青、幽會,同一路線,出一回門,辦兩件事,效率既高,也不易為有心人覷出古怪來。 說“金屋藏嬌”,其實略有點勉強,因為男女主人從不在這里過夜。 不然,吳知古第二天才回遠岫觀,云門寺的人就會覺得不對勁了。 目下,繡榻之上,“再睡一覺”之后,男女主人卻都覺得很“對勁”。 吳知古拿一根蔥管般的柔荑,點著吳浩的胸膛,輕聲嬌笑,“倒是沒想到,我竟有雙慧眼,看上的,竟是個英雄呢!” 嗯,你的眼光,確實很好。 這不僅僅是吳浩的自得之詞。 吳知古,這個女人,其實不簡單。 有時候,吳浩也會想,自己同她認識的第一天就滾床單了,這個進度,會不會太快了些? 潛意識里,自己的“進度”快,吳浩自鳴得意;他猶豫的,是吳知古的“進度”。 很雙標。不過,男人嘛,就是這樣一種玩意兒,讀者中若有女老爺的,亦不必太過見怪。 但吳浩仔細想去,結論是:吳知古的“進度”,說快、也快,說不快、也不快。 有一段小資們很喜歡的話,“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農業(yè)社會中,許多時候,男女感情乃至肉體關系之發(fā)生,非常之快,較二十、二十一世紀更快。 這是因為——他們等不起。 二十一世紀,男女互生情愫,時間、距離,都不能成為障礙,彼此可以反復試探、拉鋸、糾纏,最后確定關系。 農業(yè)社會呢?一錯開便極可能此生再不得見,因此,許多時候,男也好,女也好,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 上?不上? 吳知古的決定是:上。 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對一個人做出準確判斷,下定決心,付諸行動,不容易,不簡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