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內務府駐所。 “諸位有沒有發現,近期朝野間生出的輿情也好,爭議也罷,就國朝的一些變動和調整,一直都在反反復復,爭論來,爭論去,還是那一堆車轱轆話?!? “的確是這般,就像鹽政整頓、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等事,與我內務府的關系不大,可卻有很多人,將這些事情都引到內務府身上?!? “這就是問題所在!一些情況不能只看表象,要懂得深思才行,之所以會有這些情況,根源就在于各地賑災行署。” “沒錯,本官算是看明白了,外朝的一些人,想取締陛下所設的賑災行署,這樣一來,像鹽政整頓、攤丁入畝等事,就失去落實的跟腳了……” 董志寧、王家勤、張夢錫、華夏、陸宇?、毛聚奎一眾內務府職官,聚在內務府的議事堂內,就朝野間的變動,講明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原本他們不想過多摻和此事,內務府所分衙署很細,每個衙署所轄職權很重,要做的事情一大堆。 本身做好各自的份內事,都是很繁忙的狀態。 單單是籌建國營諸廠一事,看起來就是營建工坊即可。 可是這里面涉及到不同領域,牽扯到不同地方,需要調整和完善的方面,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中樞層面。 地方層面。 如果沒有一個層次分明的框架,有效進行監察和制衡,那就算是籌建起一批產業,也終究是一個個擺設罷了。 這并非是崇禎皇帝想要看到的。 籌建起來的國營諸廠,不管是哪一產業領域下的,都必須要具備競爭性,要能良性的發展起來。 這也使得負責籌建國營諸廠的群體,都是非常忙碌的,甚至于說不少內務府官員,要往返奔波于各地進行考察。 內務府進出的每一筆賬,都要清晰的登記造冊,建立起相應的臺賬,以方便廉政公署定期進行審查。 處在權力中心的廟堂上,很多事情并非是內務府所轄官員,想要干什么,就能去干什么的。 “諸君,請靜一靜。” 張同敞走出人群,伸手打斷道:“請聽我一言,事實上外朝出現的種種,不知諸君是否發現,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想推翻陛下所做的事情?!? “!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