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責任與擔當,對于大明的官員隊伍,其實是較為欠缺的,根源就是過去的黨爭,導致風氣變壞了,變差了。 太多的人做官,是為了仕途,為了利益,從而忘卻了初衷。 大明官場就像一個大染缸。 崇禎皇帝清楚的知道這些,為此做出很多調整和部署,讓大明的實干派,不會遭受不公的待遇。 “徐卿,你要照看好自己的身體啊。” 崇禎皇帝神情感慨,看著消瘦不少的徐光啟,伸手說道:“坐吧,這里就咱們君臣,有什么話就坐下聊吧,不必過分恪守禮制。 你這個內閣首輔,做起來不容易。 朕心里也清楚。 當前朝野間的情況,看似是比較平穩,實則卻暗涌不斷,他們爭議的地方,反對的地方,無非是朕閉塞言路,乾綱獨斷之類的。” “陛下,事情絕非您想的那般簡單。” 徐光啟拱手作揖道:“國朝面臨的處境,其實很不好,河南試行的攤丁入畝,陜西試行的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形成的輿情和爭議很大。 進京告御狀的人,很多。 朝中有司的一些官員,表面不說什么,背地里卻在推波助瀾,倘若這些事情不妥善的進行解決,那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 其實維新變法推行至今,從某種意義上去說,已經是推不動了。 在舊問題沒有全面得到解決前,過去維新產生的紅利,算是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崇禎皇帝很清楚這些。 想在大明繼續深化改革,就必須將先前的謀劃部署,都扎扎實實的做好,通過擴大內外需求,讓涉及的各個群體享受維新紅利,繼而帶動更進一步的改革。 持續開海是為了此事。 軍火貿易是為了此事。 支持研制是為了此事。 發展國營是為了此事。 大搞基建是為了此事…… 崇禎皇帝在用他的方式,來有效轉移矛盾,讓內部的一些謀改事項,不會引起較大的反應,甚至出現叛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