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皇帝在等,等這幫跳出來反對的大臣,表達完自己想反對的情緒后,再設局將他們一一瓦解。 身為大明天子,在大朝議這等隆重的場合,跟一幫大臣扯皮,是件極其丟臉面, 自損威儀的事情。 在班師回朝前,崇禎皇帝就給自己定了個底線,不管在任何時候,只要不是涉及所謀重要規劃,避免跟群臣扯皮這種行為。 天子親自下場,太丟份了。 見跳出來反對的大臣, 一個個都不再說話,朝班里也沒大臣站出來附議, 冷眼旁觀的崇禎皇帝,淡漠道:“都說完了?” “好,既然你們說完了,那朕就點幾個大臣,來針對你們反對的事情,一一做出解答吧,孫卿,你先來吧。” “臣領旨!” 迎著不少大臣的注視,孫祖壽緩步走出朝班,迎著那些持反對大臣的敵視,走到了朝班之前。 孫祖壽沒有去理會,那些持反對意見的大臣,反對崇禎皇帝拱手作揖道:“啟奏陛下,臣所領九門提督一職,掌內九門、外七門之戎政,兼領忠勇軍,該軍駐守豐臺大營。 按所領職責所在, 想保障京城各門、城防守備事安穩, 面對突發戰況, 能確保京城秩序穩定,不至京城陷入混亂,需定制掌兵四萬五千余眾。 現忠勇軍所轄兵馬,合計兩萬七千余眾,僅靠這些將士,來肩負京城守備事,臣無法確保職權所責。” 對這些跳出來反對的大臣,在召開這次大朝議前,崇禎皇帝就料想到會出現這種事情,所以便暗中派人授意孫祖壽,這般行事。 在‘文貴武賤’的政治生態下,雖說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一事,不過這是在朝堂之上,還是在大朝議這等隆重的場合,叫孫祖壽直接跟這些文官辯解,那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這不是叫患有口吃的,去跟答辯選手辯題嗎? “都聽清楚了嗎?” 在孫祖壽講完以后,崇禎皇帝神情淡漠, 盯著眼前這幫反對的額大臣,道:“是你們了解京城守備事?還是孫祖壽這個九門提督了解? 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誰要能向朕保證,說我大明今后都不再可能,遭遇先前國朝所遇危機,那朕就不再提增擴九門提督所轄兵馬一事。 這話誰敢保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