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封建王朝的體制下,皇帝是最高危的職業,沒有任何退路可言,這是掌握天下生殺大權的義務,不像文官武將那般,除非犯了政策性錯誤,一般是不會死掉的。 除了昏君、庸君這類貪圖享樂的皇帝, 想要治理好天下,做好皇帝的本職,便需要精通各領域知識,堅定自己的治國之道,圍繞這一核心展開斗爭。 “啟奏陛下!”畢自嚴神情略顯激動,手持朝笏, 在朝班中便驚呼道:“請恕臣之罪,臣有話要說!” 當韓贊周宣讀完手中旨意,安耐不住內心驚疑的畢自嚴,在群臣的注視下,幾乎是跑的架勢,便來到了朝班前,對崇禎皇帝行跪拜之禮。 你能有什么罪呢? 你要是不出來才有罪。 神情看不出喜悲的崇禎皇帝,看著情緒激動的畢自嚴,心里卻暗暗說道,你要不出來轉移注意,那有些授賞之事難免會有所扯皮。 “畢卿,可是有什么事情嗎?”故作疑惑的崇禎皇帝,伸手示意道:“畢卿免禮,有什么話,站起來說就是。” 畢自嚴并沒有站起身,反拿著朝笏,對崇禎皇帝說道:“授賞對我國朝有功之士,這本是陛下,朝廷該做之事。 然臣請諫, 望陛下能念社稷之本,暫緩撥發賞賜錢糧,或分批撥發賞賜錢糧,國庫一時拿不出那么多錢糧啊!” 身為戶部尚書的畢自嚴,對當前國庫的情況,要比朝中任何大臣都清楚,就曹化淳他們宣讀的授賞旨意,畢自嚴在心里粗略算了下,少說要撥一百五十萬兩銀子,這叫戶部從哪里拿出來啊。 此時看向畢自嚴的群臣,不少都被畢自嚴的話吸引,這也叫一些大臣,心里開始擔憂起畢自嚴。 “畢卿先起來。” 崇禎皇帝神情不變,說道:“授賞給有功之士的錢糧,一兩銀子都不能少,不是朕顧忌國朝臉面,實則這些賞賜的錢糧,本就是他們該得的。 這一戰,為打退以下犯上的建虜,我大明戰死了多少健兒和勇壯?出現多少致殘的?倘若不發給他們,那他們在心里怎么想朕?怎么想朝廷?” “陛下……” 畢自嚴面露憂色,看向崇禎皇帝說道:“臣…知道陛下有仁愛之心, 不想叫這些為國朝立功的功臣、將士寒心。 可…可國庫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銀子啊……” 畢自嚴所講的這些,崇禎皇帝心里怎會不明白,當前大明的財政算是收支失衡了,過著拆東墻補西墻的日子。 往往上一個窟窿,還沒填補上,就跟著爆出新的窟窿,如此還沒算上,受黨爭斗爭影響,導致大明吏治腐敗,所產生的波瀾。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明攤派的三大餉不斷增多,地方的苛捐雜稅也在增多,這些毫無例外,全都轉嫁到底層百姓身上,從而進一步激化階級矛盾,使得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大明的根基被不斷掘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