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袁紹聽得目瞪口呆,但細細想來,也覺得此法甚好。這看似荒唐至極的聯(lián)盟,在袁紹看來,卻是有些理所應當。 思考再三后,袁紹便有些心動了。然,大事當面,袁紹也會慎之又慎,當下與許攸等人商議,后決定由許攸與陳群商談其中細節(jié)。 現(xiàn)在已是建安一年五月,相距當時孫策答應楊帆的三年之約,已不足數(shù)月。 二年有余的時間,孫策一直待在吳郡發(fā)展,憑借著程普四將的輔佐,加之又有周瑜從旁協(xié)助,在這弱齡之年,也算是把吳郡給牢牢地掌握在了手中。 兩年時光的打磨,孫策已經(jīng)漸漸褪去當初的毛躁之態(tài),隨之而來的便是穩(wěn)重之狀。若說孫策以前是一把出鞘的利劍的話,那現(xiàn)在的孫策就是一把埋藏在暗中,不輕易顯露的神兵。 這日,孫策召集麾下文武議事:“諸位,幽、冀大戰(zhàn)已經(jīng)結束,袁紹于漳河大敗公孫瓚,掌控的河北之地,據(jù)探子來報,兗、青二州的曹操邀我一同進攻袁術,事后許諾我豫州數(shù)座城池;徐州的劉備也邀我進攻袁術,也答應許我豫州的幾座城池;豫州的袁術亦是蠢蠢欲動,他們先后派人前來與我聯(lián)盟,依諸位之見,我軍當如何?” 如今孫策軍有兵馬三萬,真可謂是兵強馬壯,特別是楊帆當初贈送的那五千騎兵,更是讓孫策在這江東之地混得風生水起,尋常人等,皆不敢輕撩虎須。 周瑜作為吳郡兵馬總督兼吳郡郡丞,因才智出眾,這兩年來,把吳郡給治理得井井有條,深得孫堅舊部,程普四將的敬佩,隱隱間,成為了孫策軍中的第二人,孫策話音剛落,周瑜就上前勸道:“劉備、袁術之流乃是豺狼虎豹,值此天下大亂,他們誰都想要吞并對方,前兩年,劉備與袁術就打得不可開交,雙方皆是損兵折將,而曹操得一年的喘息之機,其軍力穩(wěn)穩(wěn)在這二人身上,伯符想要做這天下共主,那就不能被他們給牽著鼻子走!” 程普年紀最長,資歷最老,當下也勸道:“周郡丞所言,并無道理,然,老主公乃是劉表所害,如今我軍正值兵強馬壯之際,少將軍當發(fā)兵荊州,討伐劉表,為老主公報仇雪恨才是上策。” 黃蓋跟著勸言道:“德謀所言不錯,我軍討伐荊州劉表,一來,名正言順;二來,也可向其他諸侯表明我軍并無插手中原戰(zhàn)事的意思;三來,荊州自黃巾之亂后,久無戰(zhàn)事,實乃富庶之地,我軍若取之,定能憑借著荊州的底蘊,壯大自身,再席卷中原數(shù)州土地,也并非難事。” 韓當與祖茂也一道出列,諫言孫策出兵荊州,為孫堅報仇。 程普四將乃孫堅舊部,作戰(zhàn)勇猛,深得軍中士卒愛戴,在軍中可謂是一言篤定的將軍,自孫堅陣亡后,他們四人也就追隨在孫策身旁,前兩年,每當春耕過后,四將總會諫言孫策出兵荊州,每次都被孫策用各種理由給搪塞過去,秋收過后,四將更是每隔幾日,就跑到孫策身邊說上一番,然,吳郡也并未像其他地方那般太平,時不時就有匪寇叢生,蠻夷為禍。 無奈之下,孫策只好把這四位老將軍給調派出去,平亂四地。 今日,孫策本有出兵爭奪地盤之意,卻被四位老將給說得不知該如何是好,在他心底,出兵荊州,實屬得不償失,不是智者所為,然,這四將在軍中的影響力極大,孫策也不敢說什么過激的話語來刺激他們。 周瑜與孫策交好,加之又在吳郡待了兩年,對于這其中的彎彎繞繞,自然明白,見孫策正在為難之際,周瑜連忙出聲勸道:“四位將軍忠心可鑒,實乃我輩楷模,然,吳郡相隔荊州甚遠,即便是我軍有心伐賊,也是鞭長莫及,無計可施啊!四位將軍不如聽我一言,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