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黃忠得到張濟軍不退也不進的消息后,連忙喚來太史慈商議,黃敘旁聽。 太史慈自從做了楊帆的近衛統領后,就經常與戲忠、郭嘉這些頂級謀士相處,久而久之,太史慈也就養成了謀定后動的習慣。 在聽完黃忠的講述后,太史慈就斷定張濟此刻的大致想法,但卻有一點,實在讓他想不通,那就是明知有龍虎衛把守木橋,加之先前又輸了一場,現在居然還想著再來搶奪,不是還有底牌的話,那就是張濟腦子銹了。 想到便說,只見太史慈疑惑的說道:“張濟軍兩萬余人,即便算上他們收攏的韋家軍潰兵,也才六萬多人,有韋康的前車之鑒,張濟難道還敢再來搶奪木橋不成?” 黃忠也是十分納悶,他朝身旁的賈穆問道:“小侄,你再詳細給我們說說張濟這一兩年在司隸的作為。” 賈穆作為諦聽營在司隸地界的統領,甘寧剛南渡時,他就帶人從長安出發,為的就是協助甘寧守橋,奈何還是晚了半天,差點釀成大禍,隨后,他也就進駐了黃忠大營,聽候調遣。 聽到黃忠詢問,賈穆連忙回道:“自從李、郭之亂后,張濟就帶著麾下的兩萬兵馬強占了弘農郡,距今也一年有余,期間并未招兵買馬,也不曾治理地方,可見此人并沒有爭霸之志,更像是在坐地起價,等待其他諸侯的拉攏。張濟膝下無子,故而收了侄子張繡作為養子,張繡此人能征善戰,乃是一員驍將,其武力與文聘將軍相若,長安韋家能出兵也是出自此人之手,我估計不是張濟不愿投降,而是那張繡從中作梗,而且那張繡還與我軍的趙云將軍有些淵源。” 聽了賈穆的分析后,黃忠也覺得有理,手下有兵有地,加之自己又能打仗,值此亂世,誰都會有點其他想法,既然是年輕人,那誰不想搏上一番? 在聽到張繡居然與趙云有關系后,黃忠連忙問道:“莫不是那張繡還是子龍的親戚不成?” 賈穆搖頭回道:“這倒不是,張繡幼年師從槍道宗師,童淵,童大師,這要是認真算起來,張繡還是趙將軍的師兄!” 黃忠恍然大悟,摸著晗下短須,說道:“張繡既然與子龍有這個關系,那我們就要好好謀劃一番了,最起碼,張繡是殺不得了?!? 太史慈笑道:“既然不能殺,生擒了便是,難道子龍還會因為這事惡了我們不成?” “這倒不至于!”黃忠先是輕笑一聲,隨后又朝賈穆問道:“賈穆小子,你父親老謀深算,老夫料定你小子也不會太差,你來說說,我們該如何擒了那張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