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鞠義的失敗有許多原因,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他忽略了自己的對手,往往擊敗自己的都是最熟悉的人。 這話用在此處最好不過,鞠義自傲,行動之時,心中的傲氣讓他忽略了這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鞠義想來,能把他逼到如今這般田地,已經能夠傲視群雄了,殊不知,鞠義的自負,最終葬送了河北第一強軍-先登死士。 聽著高干那略帶嘲諷的話,此時的鞠義,唯有苦澀應對,只見他閉口不言,被幽州軍押下去也不反抗。 鞠義的戰敗,惹來袁紹親率大軍北上討伐公孫瓚,數日后,五萬袁軍來到武邑與公孫瓚的八萬大軍隔河相望。 高干一戰而敗冀州的最強軍旅-先登死士,期間還俘虜了袁軍大將,鞠義。這一戰績足以讓高干在幽州軍中站穩陣腳,他用事實狠狠的回擊了先前都不看好他,對他冷嘲熱諷的人。 高干大勝一場,雖引來了袁紹親自出馬,但也極大鼓舞了公孫瓚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然,信心膨脹至頂點卻是變成了自負。 這日,公孫瓚在漳水北面的軍營中召集眾將議事。 公孫瓚率先說道:“袁紹屯兵五萬在漳河南岸的武邑,今日他傳來戰書,約本將三日后在弓高北面的平原上一決雌雄,諸位怎么看?” 這么大的戰役,作為公孫瓚的頭號謀士,田豫,他自然隨軍出陣,公孫瓚話音剛落,就見田豫出聲說道:“主公大可不必理會袁紹,如今高將軍戰敗了鞠義,冀州第一強軍-先登死士,也被高將軍殲滅,袁軍必受打擊,他們先前的部署定被打亂,此時,袁紹邀約主公決戰,想必是打著把我軍主力拖住的意圖,也好讓他有時間部署。” 田豫的話讓公孫續等人眼前一亮,細細想之,他們也覺得此話有理,然而,公孫瓚早已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想到他連先登死士都能打敗,更何況那區區五萬袁軍,本著一鼓作氣的原則,只見公孫瓚不以為意的笑道:“國讓所言有理,但是,本將卻有不同看法。” 田豫聞言一愣,連忙抬頭朝公孫瓚看去,只見他的面龐露出興奮之色,顯然認同了袁紹的約戰,田豫心中猛地咯噔了一下,暗道,不好,然,身為臣下,他也只好抱拳說道:“還請主公示下!” 公孫瓚笑道:“我軍初勝,士氣正旺,反觀袁軍,士氣低迷,加之元才于易水一戰,殲滅了鞠義的先登死士,猶如斷袁紹一臂,此消彼長之下,我軍怎能避而不戰呢?本將覺得,當攜大勝之威,全軍渡過漳水,與袁軍決戰,正好可以一鼓作氣,打敗袁紹的這五萬兵馬。” 公孫瓚的話立即得到了一些武將的支持,在他們看來,此時,幽州軍士氣旺盛,攜大勝之勢,而袁軍卻是剛遭慘敗,士氣低落。 兩相比較之下,此番決戰正是絕佳時機,怎能有避而不戰之理。 公孫瓚的話也不是并無道理,但此舉,太過于輕敵冒進,田豫總覺得有哪里不妥,可又想不出來。 公孫續素來敬佩田豫的智謀,見他出言反對,想必有他的道理,此時田豫又閉口不言,公孫續以為他是不好反駁公孫瓚的意思。 當下便出聲勸道:“父親,小心駛得萬年船,既然田別駕覺得我軍不該過河,那我軍就暫先不過,反正此時著急的是袁紹。” 見有人愿意為自己分擔責任,田豫隨即大著膽子說道:“少將軍所言有理,如今我軍占據主導,何必去與袁紹爭一時之長短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