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半月前,陶謙曾派出使者前來冀州,欲讓袁紹出兵救他。可袁紹的性格本就是多愁善感,優柔寡斷,此次死里逃生,更為惜命。 袁紹一想到幽州的公孫瓚還在虎視眈眈,特別是他的兩位族弟皆死在自己麾下大將的手里,而他的外甥高干,此時也還在公孫瓚的手里,兩人之間,秋收后必有一戰。 此時正是秋收之際,公孫瓚隨時都會率兵南下,袁紹投鼠忌器之下,自然不敢貿然出兵。 這一猶豫,便是數日之久,待袁紹收到第二次徐州戰報的時候,曹操就已經兵圍郯城了,這下,袁紹就更不會出兵了。 這幾日,冀州的氣氛越來越沉悶,局勢越來越緊張,幽、冀二州的百姓更是人心惶惶。 大戰將至,郭圖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尖銳,原先,袁紹一直在逃避這個問題,郭圖乃是他麾下排名第二的謀士,一直深受他的器重。 可自從太史慈的事情發生后,袁紹與郭圖的主仆關系卻變得非常微妙。 起初,袁紹也打算直接殺了他,用來發泄心中的憤怒。 期間,大兒子,袁譚從渤海來信,言,當殺了郭圖,以儆效尤;三兒子,袁尚也是多次勸說袁紹殺了郭圖;只有二兒子,袁熙卻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當時,袁熙是這么說的,“父親,郭圖有大才,父親一直以為左膀右臂,我冀州當時兵強馬壯,比之并州的楊帆,也不遑多讓,天下間,還有誰能是父親你的對手?郭圖重利,他又怎么舍棄這一身榮華富貴來謀害父親你?若我所料不差,此舉定是張燕所為,加之我軍與幽州公孫瓚的戰事越來越近,父親你又怎能做出這親者痛、仇者快之事?若是父親你摒棄前嫌,赦免郭圖,重新重用他,他必會對父親你感恩戴德,到時,父親也可以借郭圖之口,讓天下英杰看看父親的胸懷大志,這樣一來,天下英豪怎能不來投在父親你的麾下,此乃一舉三得也!” 袁熙的話讓袁紹記憶猶新,從未忘懷,也正是因為這番話,袁紹才沒有殺了郭圖,而是把他一直關押至今。 而現在,袁紹不得不作出這個選擇,因為公孫瓚已經開始集結兵馬。幽、冀大戰已經開打,臨戰之際,袁紹自然要解決這個一直困擾他的難題。 故而,今日,袁紹才會召集麾下文武。他要當著眾人的面,解決這件事情。 此時,郭圖衣衫襤褸,滿面憔悴,哪還有數月前那意氣風發的樣子,這時,聽到袁紹發問。 郭圖連忙祈求道:“主公,圖,對主公一直忠心耿耿,天地可鑒,圖,又怎會謀害主公?還望主公明鑒。” 郭圖心中后悔莫名,這數個月的牢獄之災讓他體會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情冷暖,袁譚為了避嫌,從未去看過他,加之郭圖平時為人太差,其他人就更不會去看望他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