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掛上去吧。” “人怎么樣了?” “年輕人身體強壯,還撐得住。” “下肢血供呢?” “還在做準備工作。”卡維檢查了這段股靜脈沒有瓣膜后,將它放入股動脈缺損處,然后把位子讓給了博蒂尼,“長度和管徑都很好,你們直接縫合吧。” 吻合這樣的大血管并不難,只要掌握了縫合方法,像尹格納茨這樣有著深厚外科基礎的醫生就能很好地完成這項手術。博蒂尼的技術也不差,戰爭前四個月的時間里就已經證明了自己,要不然卡維也不會把他放在自己身邊。 就在讓出主刀位置的這段時間里,卡維也沒閑著,他需要幫助貝格特一起處理那根大隱靜脈。 比起剛才只有不到5cm的股靜脈,這根大隱靜脈的處理難度陡然上升,不是單靠生理鹽水沖洗就能解決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剪刀進一步清理管腔外圍的組織,然后把血管擺上干凈的紗布,用針筒往里灌注鹽水,檢查周圍分支斷開結扎處有無漏液。 “你用手捏好那一端。”卡維抽吸了放了枸櫞酸鈉的鹽水,將血管徹底充盈鼓起,“很好,縫扎處都沒有漏液。” “接下去要怎么辦?” “把蠶絲線和血管縫合針給我,然后去我的箱子里找一找,應該有一個放大鏡。”卡維反復看了血管,沒有發現問題之后,拿起剪刀將血管一分為二,然后縱向剖開管腔,“待會兒你扶好鏡子,我得先把二合一靜脈準備好。” 大隱靜脈的管徑只有3mm,蠶絲線和縫合針都是特殊定制,勉強能用,但卡維的肉眼視力有限很難做到精準。 現代外科有顯微鏡幫忙,19世紀就只能用粗糙的放大鏡做替代了。得虧卡維技術過硬,兩根管徑3mm的大隱靜脈,在側邊合并后成為了一根管徑達到8mm的股靜脈替代品。 “我們這里結束了。”尹格納茨說道,“動脈已經暢通,能摸到足背搏動。” “好!” 卡維還是按照剛才的做法,給新制成的血管灌注進生理鹽水:“別漏液,別漏液......勉勉強強吧,應該能用。” 血管側邊縫合不是管口吻合,卡維手里的縫合針絲線質量都不高,密封性肯定會有差距。現在只是在給股靜脈做移植,靜脈血要比動脈血好應對得多,只要生理鹽水漏液不明顯就行。 “可以繼續做吻合了?” “對,先做好股靜脈斷端裁剪,剝脫掉外膜。”卡維小心放掉鹽水,然后把這根精心制成的全新血管擺上了手術臺,“管徑上只比股靜脈稍稍小了一些,不過我去掉了里面的瓣膜,問題不大。” 尹格納茨、赫曼和博蒂尼都盯著這根血管看個不停:“太精細了......” “這是怎么做到的?” “靠放大鏡。”卡維說道,“等以后回了維也納,肯定少不了血管手術,我得把顯微鏡搬進手術室。” “側邊全靠縫合線,真的能行么?” “放心,剛才試過了,漏液不明顯。”卡維說道,“靜脈血本來流速就緩,粘稠度也比清水高,就算真的漏了很快就會被血凝塊堵住,,,,,,” 他很清楚這樣一臺手術對術后的要求非常高,現在缺醫少藥,能不能真的成功還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但事已至此,麻醉的時間也快到了,卡維沒有其他路可走:“針線,吻合吧!” /106/106001/29300952.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