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兩百五十九章 博山啥-《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1/3)頁

    顏師古在《漢書·武帝紀》中對“建元元年”作注云:“自古帝王未有年號,始起于此。”

    《兩漢刊誤》中考究,認為年號之始,始于元鼎,而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皆為后來有司所追命。

    《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元年》考異:“元鼎年號亦如建元、元光,皆后來追改之耳。”

    趙翼《廿二史劄記》認為,    年號始于元狩,前者皆為追命。

    楊樹達《漢書窺管·武帝紀》認為:漢武帝在元狩元年,狩獵獲得一只白鱗,大悅,于是下詔改元為元狩,是為年號的開始。

    近代學者《漢書新證》認為:《日知錄》和《廿二史劄記》所云武帝建元、元光為追記,    其實不實。

    在《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里,記載有“龍淵宮鼎”一物,    為元朔三年造,    還有“龍淵宮壺”,元朔二年正月造。

    另《善齊吉金錄》記載,任器二十四頁中,也記有“龍淵宮壺,元朔二年造”。

    《小校經閣金文拓本》的作者叫劉體智,ah廬江人,清四川總督劉秉璋第四子,曾任大清銀行ah督辦、中國實業銀行董事,是學者型資本家。

    本書所錄金文,乃劉氏三十年之所匯集,上自乾嘉舊拓,下至近代出土諸器,搜羅殆遍,最晚收錄至一九三三年ah壽縣出土楚器。一共輯錄了六千五百余件金文拓本,是近代著錄金文最為宏富的一部圖錄。

    文物款識一般是當時所記,可以證明建元、元光、元朔并非后來追命。

    但是有一個要命的前提,    那就是關于龍淵宮鼎、龍淵宮壺的記錄,得是真的。

    而這兩樣東西,早已經消失在了漫漫歷史長河當中;所留下的文字,也是清乾隆、嘉慶年時的“舊拓本”,之前所列舉的那些“證據”,說一千道一萬,也只是歷史文獻記錄當中的文物款識,而非真正的文物款識。

    證據不夠充分。

    如今周至發現的這塊墓石,上頭小小四個文字,徹底解決了關于華夏年號使用最早時期的幾千年爭議。

    建元年號,不是追錄。

    因此中國最早使用年號的時間,應當是公元前一四零年,即建元元年。

    而非許多學者通過文史資料認定的,公元前一二二年,即元狩元年。

    這一點知識在很多人的眼里,當不了吃當不了喝,產生不了“利益”,無足輕重。

    但是但凡是一個對華夏文明有著些許研究的人,就會知道這個問題是多么的重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来凤县| 广水市| 伊春市| 文水县| 南阳市| 县级市| 郴州市| 沈阳市| 全南县| 芒康县| 仲巴县| 彩票| 宁都县| 忻城县| 民勤县| 新乐市| 瑞安市| 周宁县| 泉州市| 上虞市| 德兴市| 建瓯市| 逊克县| 乌拉特中旗| 枣阳市| 永和县| 成安县| 太保市| 高陵县| 普格县| 霍邱县| 乌鲁木齐县| 土默特右旗| 阿图什市| 托克逊县| 华坪县| 东阿县| 天峻县| 眉山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