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一眾人的注視下,很快就見一隊人馬出現在遠處,旌旗烈烈,尤其是那打起來的欽差儀仗,彰顯出天子欽差的無上威儀。 楊一清的旗幟同樣也非常的惹人注目,可是明顯被李桓那欽差儀仗給壓下去一頭。 跟在丁德朝身邊的吏員眼中露出幾分驚嘆之色,低聲向著丁德朝道:“大人,看來是楊總督陪著欽差來了。” 丁德朝聞言微微點了點頭,目光卻是落在了跟在李桓等人身后的那一隊振威營士卒身上。 這些振威營的將士一路奔波,顯然是疲憊的不輕,但是這會兒卻依然在各級將官的約束下努力的保持著幾分軍容。 丁德朝擔心的就是這些朝廷兵馬的到來會給一眾流民造成不好的影響,畢竟地方衛所士卒是什么德行,丁德朝也不是沒有見過。 甚至就是邊軍的士卒軍紀也都非常的堪憂,據丁德朝所知,這些時日哪怕是有楊一清這位三邊總督坐鎮,隨同楊一清而來的邊軍士卒也有不少強搶民女的存在。 雖然說那些士卒大多也受到了懲處,可是能夠做出這等事情的士卒,大多都是軍中的刺頭,頗有武力,對于那些將領而言這樣的士卒可以說得上是寶貝了,自然不會怎么嚴懲,最多就是打上十幾軍棍罷了。 看著這些尚且保持著幾分整齊的軍容的朝廷兵馬,丁德朝不禁向著為首的李桓看了過去。 一直以來只聽說過李桓的名頭,卻是從來沒有見過。 這會兒看到李桓的時候,丁德朝心中便忍不住一陣失望。 太年輕了,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當中,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年輕便意味著沒有經驗,做事讓人沒有信心。 本來丁德朝就對李桓不報太大的希望,現在看到李桓,就更加的不報什么希望了 深吸一口氣,丁德朝向著身旁的吏員道:“隨本官去恭迎欽差大人吧。” 李桓可不知道就在他打量著綏德州之外的那些流民的時候,在流民當中,綏德州縣令也在打量著他,更是將他看做不靠譜的人。 目光掃過那些流民,一眼望去,黑壓壓的一片,十幾萬的流民所占據的地方真的非常之廣。 可以說是一眼看不到邊際,入目所及皆是一處處的窩棚以及無數面黃肌瘦的流民。 城門口幾十口大鍋架在那里,不停的熬煮著米粥,一隊隊的流民緩慢的向前挪動著,只為領取那一口能夠讓他們續命的清粥。 李桓翻身下馬,沒有理會迎上來的地方鄉紳官吏,而是直奔著城門口那些大鍋走了過去。 正準備向李桓見禮的丁德朝沒想到李桓不是先同他們這些地方鄉紳官吏打招呼,反而是奔著城門口而去,先是一愣,看著李桓的背影,眼中忍不住流露出幾分異樣的神采。 楊一清同樣也是微微一愣,嘴角微微一翹,露出幾分笑意。 看了那些一臉愕然之色的地方鄉紳官吏,楊一清捋著胡須微微一笑道:“欽差大人心憂百姓,此乃我陜地百姓之福啊。” 反應過來的一眾鄉紳官吏聽了楊一清的話,連連點頭應喝道:“總督大人說的對,欽差大人心懷百姓,我陜地百姓有福了。” 李桓在任平、曹雨幾人的簇擁之下行至城門口不遠處,走到一口大鍋之前。 那一口大鍋之中,米糧翻滾,偌大的一口大鍋當中,米糧的數量清晰可見,可以說就算是將米糧熬化開來,也只是稀的不能再稀的稀粥。 在李桓看來,這稀粥別說是一碗,恐怕就是再多幾碗也不可能讓人吃飽,可是這十幾萬流民卻完全靠著這如同清水一般的稀粥續命。 看著那一隊隊骨瘦如柴,搖搖晃晃的領取稀粥的流民,李桓開口道:“綏德州的百姓可都在此了嗎?” 李桓話音落下,就聽得一人開口道:“回欽差大人,綏德州共計受災百姓十四萬余,如今只剩下十一萬多人,差不多全在這里了。” 開口之人不是別人,正是綏德州縣令,丁德朝。 說話之間,丁德朝眼睛有些發紅,盯著李桓躬身一禮道:“欽差大人,綏德州的百姓苦啊,就連賑濟糧都被韃靼人給搶走了,否則的話,何至于會一下餓死數萬人,下官懇請欽差大人,救一救這些百姓吧。” 李桓看了丁德朝一眼,眼中閃過一絲異色,說實話,像丁德朝這般的官員,李桓還真的是第一次見到。 一身的官服卻是顯得無比破舊,甚至還有補丁,這在官場之上可是相當罕見的。 當然最讓李桓為之訝異的是丁德朝身形消瘦,面色發黃,明顯是營養不良所致,相比丁德朝身旁那一眾吃的紅光滿面,肥頭大耳的鄉紳、官吏來,如果說不是丁德朝穿著一身官府的話,怕是丟進那些流民之中,說他是一介流民,都不會有人懷疑。 “你是……” 丁德朝連忙道:“大人,下官乃是綏德州縣令,丁德朝。” 李桓微微點了點頭,看了邊上幾名官員一眼道:“如今綏德州還有多少糧食能夠拿來賑濟災民?” 站在丁德朝身邊的湯順聞言忙道:“回欽差大人,下官綏德州主簿,如今諸位鄉紳所捐贈的糧食,共計三千多石,尚且剩下二百多石,至多明日便要耗盡了……” 注意到李桓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湯順挺起胸膛道:“綏德州一眾鄉紳響應總督大人的號召,紛紛慷慨解囊,這才捐獻出數千石糧食,其中如劉家、湯家、陳家,皆捐出五百石之多……” 李桓不由眉頭一挑,看了湯順一眼,而丁德朝卻是一臉苦澀的道:“可是區區數千石糧食根本就不夠啊,完全不夠啊。” 說著丁德朝沖著湯順躬身一禮道:“湯主簿,你們湯家乃是綏德州第一豪門,家中存糧數萬石……” 湯順等幾名官員、鄉紳不禁面色為之一變,甚至湯順更是沖著丁德朝沉聲道:“丁大人,話可不能亂說啊,我湯家何來數萬石糧食,你的意思是我等囤積糧食,坐視綏德百姓餓死嗎?” 一時之間,一道道目光猶如利箭一般刺向丁德朝。 丁德朝微微一愣,反應過來,看到那一道道盯著自己的目光,丁德朝不禁慘然一笑道:“是本官失言了。” 李桓將丁德朝、湯順等人的神色反應看在眼中,輕咳一聲道:“能夠在這種情況下拿出糧食來襄助朝廷救濟災民,可見諸位鄉紳都是我大明的忠貞之士,本官定會將諸位之事跡稟明陛下。” 不少鄉紳本來還擔心李桓會不會因為丁德朝的一番話而對他們生出什么不好的看法,現在聽李桓這么一說,皆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氣。 而一旁的楊一清則是若有所思的看著李桓。 就在這會兒,一位地方鄉紳向著李桓拜了拜道:“欽差大人在上,我等聞知大人駕臨,特意在城中準備了酒宴,還請欽差大人能夠賞臉。” 李桓哈哈大笑道:“好,本官這一路風塵仆仆,還真是有些餓了。” 說著李桓向著楊一清道:“楊總督,可愿隨本官一同前去赴宴。” 楊一清微微頷首道:“大人相邀,楊某理當作陪。” 李桓看了一眾人一眼道:“諸位同去。” 一座酒樓之中,眾人各自落座,李桓同楊一清自然是坐在上首,然后一眾人各自按照身份高低坐下,可謂是井然有序。 很快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飯菜就被端了上來,可謂是豐盛至極。 坐在那里的丁德朝看著眼前的飯菜錚錚的出神發愣。 湯順瞥了丁德朝一眼,眼眸之中閃過一絲不屑之色,輕咳一聲,舉杯向著李桓道:“欽差大人大駕光臨我綏德州,視察綏德州災情,賑濟災民,實乃我綏德州百姓之幸,下官等代表綏德州百姓,感念欽差大人之恩,敬大人一杯。” 其余的一眾鄉紳、官員齊齊起身向著李桓舉杯道:“我等敬欽差大人一杯。” 李桓目光掃過一眾人,當看到丁德朝一副錯愕的姿態,擺明了被一眾官吏所孤立的模樣,心中暗嘆一聲。 這丁德朝或許是一名好官,只可惜他這般的性情卻不怎么適合官場。 這不由得讓李桓想起了華陰縣的那位縣令王智來,王智同樣是一名清官,為官清廉,同樣是不容于一眾同僚,結果卻是被自己的一眾下屬給生生毒殺。 以李桓看,丁德朝怕是也極有可能會步了那位華陰縣令王智的后塵。 舉起酒杯,李桓笑著道:“諸位肯襄助朝廷賑濟災民,這一杯酒,應該是本官代表朝廷,謝過諸位地方賢達才是。” 聽李桓這么說,一眾鄉紳只感覺面上有光,覺得以往所聽到的關于李桓的傳言絕對是有人故意污蔑的。 誰說李桓這位欽差不好相處,動輒殺人啊,這不是很好說話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