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很好!” “非常棒,沒想到泛函分析還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學習!” “我怎么感覺這個小葉老師比王教授講得都好了!” …… 下面不時傳來同學們的聲音,不少人看向葉秋的眼神中,帶著震撼和敬畏。 一名高中生給北大數學系大三的學生上課,放在哪里都仿佛是在聽神話故事。 可偏偏今天大家在現場就見到了。 好在這個時代智能機還沒有普及,否則恐怕早就有同學開始錄視頻上傳唞音了。 禿頂老師若有所思地看向葉秋道:“葉秋同學,你自學用的教材應該不是傳統高等教育體系所使用的教材吧!” 葉秋不由得一愣,點頭道:“我把布爾巴基的《數學原理》從頭到尾學了一遍!” “什么?你把《數學原理》全部學完了?!” 禿頂老師不由得一愣,看向葉秋的眼神,震撼中帶著興奮,仿佛在看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 能夠在高中階段自學完《數學原理》,這樣的數學天才,他之前只見過一位。 那就是他的導師,大名鼎鼎的比利時數學家皮埃爾·德利涅。 德利涅1978年因證明韋伊猜想獲得菲爾茲獎,1988年獲得克拉福德獎,2008年獲得沃爾夫獎。 在當下數學界,德利涅與法爾廷斯算是在世數學家中最亮的兩顆巨星,地位甚至在同樣獲得菲爾茲獎的邱成同之上。 當年他在普林斯頓求學的時候,正是拜在德利涅門下。 德利涅少年成名,14歲那年,他的老師不知出于什么用心把布爾巴基的幾卷《數學原理》看。 要知道七千多頁的《數學原理》包含的內容博大精深,偏偏通篇只有內在邏輯的發展而毫無啟發性的描述。 這部巨作號稱最不適合當教材的數學書,一般只適合讓成熟的數學工作者拿去做參考,根本不適合學習。 而年輕的德利涅瘋狂地愛上了這套書,看懂了絕大部分內容,并由此掌握了現代數學的基礎知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