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四章 逆流而上-《三國之江山美人》


    第(1/3)頁

    士族,即世代為官之家族。一個家族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那么這個家族就是士族。

    在東漢末年,普通人想做官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因為,要做官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士人,第二,必須通曉經學,第三,必須被舉為孝廉。孝廉,即孝子廉士,必須道德品質優秀,此為“德”的要求;通曉經學,即熟悉儒家學說,此為“才”的要求;必須是士人,這便是身份的要求。

    士人,即“士”,在春秋戰國時代,貴族分共為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士。士為最低一級的貴族。到了秦漢,士成為平民的最高一個等級。平民有四個等級,即士、農、工、商;商民經商,工人做工,農民務農,士人讀書。士便是以讀書為職業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講,便是腦力勞動者或勞心者。

    勞心者制人,勞力者張制于人,因此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士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一個人的身份首先須為士,而且要學識淵博,品行高尚,方才有做官的資格。一個人若是通過讀書而做了官,那么他也必定培養自己的子孫也做官;如此一來,讀書做官也就成了一個家族的職業,這便是士族的由來。

    東漢末年,共有三根支柱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帝國大廈,即外戚、宦官與士族。不過,與外戚和宦官這兩股勢力相比,士族卻有著三個較為明顯的特殊之處。

    其一,士族壟斷仕途。士族階層皆是詩書傳家,這在當時便壟斷了知識,他們通過壟斷知識而享有做官的專利,因為在那個時代辦私學困難重重,實屬不易,不是誰都可以讀書,誰都讀得起書,讀得懂書的,只有那些詩書傳家的人才讀的了,于是這些人家便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這就將相當一部分做官的名額壟斷起來。

    此后,他們便通過各種特權更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比如,當時入朝為官之人便具有一項特權,叫做推薦權,可以推薦一定數額的人來做官;如此一來,那些個大士族自然首先推薦自己的親族子弟為官,然后他們還會推薦出身低微但卻品德才學出色的寒族子弟;因此,這些寒族子弟便與那些大士族之間形成一種非血緣的家族關系。他們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在情感上是父子關系。這些寒族子弟入仕之后,他們當然也具有推薦權;這些人會感念其主恩德,自然會分出一部分名額來回饋主家……

    除此之外,各個大士族之間還會交換推薦雙方子弟,通過各種手段達到擴展勢力的目的,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其二,控制輿論。士族由于詩書傳家而做官的,屬于知識階層,因此便具有話語權。而且由于他們本來就有知識、有文化,因此他們便成了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思想界的領袖人物;如此一來,這些個大士族周圍便會聚集一大批的太學生與名士,號召力非同一般。

    其三,成為豪強。因為士族有權有勢,因而這些個士族便在當地成為一方豪強。這樣的豪強便叫做士家大族,也叫衣冠望族、名門望族、勢族、世族等,這些稱謂都是代指士族;至于那些沒有權勢、名望與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寒族、寒門。

    士族壟斷了仕途,這便占領了上層建筑;控制了輿論,這便掌握了意識形態;士族有權有勢,成為了豪強,這便把握了經濟基礎。到了東漢末年,帝國的經濟基礎、意識形態、上層建筑已經全都掌握在了士族手上;按常理而言,這個階層應當順理成章地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然而奇怪的是,士族階級并沒有在東漢末年馬上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

    原因很簡單,因為門閥遇到了軍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崇阳县| 明光市| 汉寿县| 民县| 大庆市| 徐水县| 河间市| 洛扎县| 潢川县| 商都县| 新巴尔虎左旗| 迁西县| 长垣县| 尼木县| 忻州市| 江安县| 桦甸市| 永福县| 英吉沙县| 忻城县| 滦平县| 唐山市| 射阳县| 新干县| 惠来县| 塘沽区| 定南县| 武穴市| 西畴县| 滕州市| 怀远县| 荣成市| 松原市| 西乌珠穆沁旗| 永丰县| 朝阳市| 车险| 长顺县| 金昌市| 康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