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1902年,《海底兩萬里》第一次引入到中國,產生了中譯本。這本譯自日,日又譯自英,英再譯自法……當時的國人接受的就是這種翻譯了幾次的舶來品,在那一年,鋼鐵大王卡內基宣布在華盛頓建立研究所,美國人威利斯發明了人類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空調,百老匯第一個劇場開始營業,新的力量已經登上歷史舞臺……” “而這片土地仍然處于黎明前的黑暗中,而且似乎越來越見不到光亮,因為在前一年清廷剛剛簽訂《辛丑條約》,從此華夏大地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它不單單是教科書上一行文字,因為我們知道黑暗終將要過去,但究竟會持續多久,這是當時的人所不能預料到的。” “不過在這種絕境之下也并不全是麻木,也是在這年,梁啟超寫了一本名為《新中國未來記》的,書中描繪了對未來中國的想象,準確預言了去年在魔都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處處有論說壇、日日開講論會,竟把偌大一個魔都,都變作博覽會場了’。” “梁啟超想到了魔都的崇明島,想到了吳淞口,想到了奔流入海的長江水……他沒能想到的是海底下發生的故事,我們做的就是將它補足,并且落地。” “現在把時間調到一百年之后,不多不少,恰恰是在一百年之后,2002年,多家研究所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決心研制一款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深海載人潛水器,將科幻變成現實,如你所見,這個潛水器的代號就是‘蛟龍號’,而我現在正在蛟龍號里面為您錄制下自述視頻,它也許是全世界最深的一次個人視頻記錄。” 方沂說到這里,另兩位科研人員一齊向鏡頭打招呼。從蛟龍號的監視器里面能看此刻的海底實時畫面。 他說:“這片海域從來沒有人來過,它原本是人類的禁區,只出現在幻想里面……完全不像是那些設想里面的那么精美,相反的,只有深邃的黑暗,靜悄悄的等待著來者,亙古的巖層記錄著上億年前或者是上一周發生的地理變動,終于被我們用儀器解讀出它書寫的訊息。” “也許深邃的海底不如中描述的美妙,但人類在尋找過程中展現出的勇氣和超越的信念是更現實的美。” “我是方沂,我正在蛟龍號上為您錄制視頻資料,這可能是全世界最深的一次個人視頻錄制……接下來我會把鏡頭讓給王副設計師,有請。” 方沂摁下了暫停鍵,問艇內另外兩個人,“我剛說的怎么樣?” “好!” 王工很想竄起來喊,不過蛟龍號留給艇內人員的活動空間實在不大,他小心翼翼護著頭,重說了一遍,“雖然我們都是念文章,搞宣傳教育啊,但你說來的效果就是要比一般人好一些。” 方沂:“術業有專攻,你才是設計了探測器的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