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畢竟整個文明中,最聰明最優秀最有資源和背景的那些天才,全都去研究如何做官了,沒幾個人愿意來研發新科技,推動生產力發展,那么新技術要如何誕生?文明要如何進步? 歷史上,歐洲同樣遇到了和華夏文明相同的問題,只不過得益于地理大發現,他們開啟了大航海時代,資產階級的實力迅速壯大,反向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畢竟當時的歐洲教會和貴族壟斷了土地資源,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利潤,只能開設工廠,追求技術革新。 如今的華夏,卻沒有這樣的條件。 陸宇所統治的土地,更是沒有一片是靠海的,所以只能通過其他的辦法,來打破儒學的思想壟斷。 儒學背后的世家和豪族,他們擁有大量土地和田產,主要的收入來源于農業產出,因此他們對技術進步并無迫切需求,甚至抗拒任何改變。 畢竟工商業要是發展起來了,他們還能像現在這樣,靠著大量的土地和田產,就壟斷整個社會的大多數財富,坐享高高在上的優越社會地位嗎? 因此儒學鄙視工匠和商人,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不這么做的人,才是奇怪。 心中思緒翻飛,陸宇思考了很多,最后才說道:“奉孝,公達,我欲創建帝國工程院這一協會組織,而能入選者,皆為有重大貢獻的工匠學者,將授予其工士稱號,區別于一般工匠,你們覺得如何?” 之前一直沒開口的荀攸,忽然詢問:“以工為士,這稱號倒是容易理解,不過具體待遇如何?” 陸宇想到了蔡邕之前的職位,便直接回答:“在我的設想中,工士的地位和待遇,與五經博士類同。” 荀攸和郭嘉聞言,相互默默對視一眼,語氣變得凝重起來:“主上,若真如此,怕是反對的聲浪不會小。” 陸宇目光堅定:“我自然知曉阻力很大,但有些事情,改做還是要做,晚做不如早做。趁眼下的格局還算平穩,先把事情給定下來再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