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提到此事,翟宬也頗感自豪,挺了挺胸膛為司馬朗解惑道:“主上已命印刷廠全力開動機器,刊印新版的《墨經》,準備在幽、并二州,以及河東等地進行推廣,建立學舍,培養學徒?!? 大量建立學舍,為自己培養和輸送人才,正是陸宇索準備的手段。 畢竟未來一旦與世家撕破臉,那么必然引發儒門士子的集體抗爭,到時候恐怕招不來多少官吏,就算打下再大的地盤也治理不了。 因此陸宇直接現在就開始培養人才,省得遇事才手忙腳亂。 如此深謀遠慮,未雨綢繆之舉,自然獲得了荀攸和賈詡等人的全票贊成。 而司馬朗雖然未能看破陸宇的全盤計劃,卻也被陸宇的大手筆所震撼:“你們打算每一座縣城都建立一座書舍?” 這得花多少錢? 司馬朗不敢想象其中的花費有多么驚人,反正這個錢司馬家絕對出不起就是了。 倒是司馬朗很好奇:“培養如此多的人才,要如何消化呢?”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畢竟人一旦讀了書,就不會甘于平凡,會誕生想要出人頭地的野望。 野望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心中充滿怨恨,覺得世道不公,最后甚至有可能想要掀桌子,也就是謀反。明末大漢奸范文程就是這種人,叛變投敵之后,不斷慫恿建奴南下入主中原。 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不能提供足夠多的崗位,帶來的危害可比沒文化的泥腿子可怕多了。 目不識丁的農戶造反,頂多就是成為流寇,危害有限。而若是有讀書人居中謀劃獻策,那問題可就嚴重得多了,甚至說不定會傾覆一個朝代。 翟宬自然也聽懂了司馬朗的弦外之音,笑著說道:“伯達多慮了,你所憂心之事,主上早已知之,并且提出了解決之法。” 司馬朗隨之驚嘆:“神武侯竟有辦法解決?” 翟宬笑道:“這是自然,主上學究天人,這等小事,豈能難住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