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徐州也已經開始了和豫州一樣的狀態,一名名說書的先生在茶樓酒肆開始了拍案張口。 而他們的出現除了帶動起一片片的情緒之外,也同樣帶動了不少閑散人等開始做著同樣的事情。 一座城池并非只是有著茶樓酒肆之中有著那些人手。 這天底下連年戰亂,最不缺乏的就是有心無力,和有力無心之人。 前者因為種種問題實在是無力耕種,無力做工,除了每日要艱難度日之外,只能徒然等死。 這個過程是悲慘的,同樣也是無奈的。 可是就算是他們想要自己走向死路或者說家中親人主動拋棄他們卻也不可以。 因為這關乎到子孫的命運,大漢以仁孝治國,若是如此,不孝且無仁,當殺。 這應該是律法最后用來保住這群可憐之人最后的那點人性了。 所以當一個人不管是因為年紀還是因為傷病失去了所有勞動能力之后,他本應該艱難且堅持的等死就好。 卻是在這個時候,照過來了一抹曙光。 一群不需要勞作不需要耕耘的說書先生告訴他們,或許坐著也能夠掙出自己的一口飯錢。 他們進不去茶樓酒肆,他們也不敢說自己能夠從他們身上學到多少。 但是他們可以去田壟之間,去市井之旁,去那些平民百姓生活的地方。 他不需要錢帛糧秣,他就要一口吃喝,最起碼不用拖累家人了。 這種想法這種事情對于這些有心無力之人,簡直就是福音,他們讓家人將自己弄到茶樓酒肆的門口,日日夜夜聽著那口若懸河的先生說書。 他們不識字,所以記不下來,但是他們卻不傻,他們聽得懂,也能夠背的下來。 就算是背不過全部,好歹也能夠背下來一部分,講給那些沒時間聽的人聽。 這就是小說家的傳承之一。 當然,這天地下除了有心無力之人,還有一批有力無心之人,對于他們有兩個詞語可以形容。 志大才疏,或者干脆就是懶。 對于這種人劉禪早就已經做好了,他沒有大量的推行變法,不代表什么都沒有做。 現在但凡是大漢所屬,空有力氣而不勞作,不學習,不入仕者,皆有罪。 這一點沒得選! 至于志大才疏....那玩意劉禪覺得還是懶,所以也有罪。 在大漢的這種國策之下,劉禪所行的這種計策是十分管用的,大量的百姓已經開始主動的接觸這些東西并且和他們開始了學習。 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這些東西大量的在民間傳播出來。 而在這種傳播之下,慢慢的便是童謠這種都開始變成了“六王畢,四海一,秦皇崩,漢皇出..." 便是鄉間田野之中,一群勞作過后短暫休憩的漢子正在談論著匈奴的可惡,一群喝醉了的懶散漢子正在說著當年帝國雙璧的威風。 爭論著是年紀輕輕封狼居胥的霍驃騎厲害,還是那帝國統帥,以奴隸之身一步步走到了大漢大將軍之位,讓羽林低頭,諸將抬轎,漢武降階的衛大將軍更強。 一個個說的意氣風發,仿佛他們就是當年的經歷者一樣。 大漢的年景已經趨近于穩定,大漢的糧秣正在不斷的調動,他們縱然做不到衣食無憂,劉禪也不會讓他們再次陷入被餓死的危機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