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王弗是蘇軾在青神中巖寺讀書時的老師王方的女兒,兩個人“早戀”成功。十九歲的蘇軾迎娶了十六歲的王弗。在王弗陪伴蘇軾的十一年來,蘇軾每當想起都不由得欣慰。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的一個賢內助,才讓蘇軾能夠一門專心的研究詩詞學問,進而大放異彩。 這里有一句詞寫得特別好,陳凡很喜歡。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當年的王弗還是那么的年輕,一走十一年之后,現在的蘇軾已經到了40歲,并有了白發。 所以如果真的看到了王弗,蘇軾也不知道王弗是否還能認識自己。 “蘇軾,原來這就是蘇軾。” 眾人嘴角喃喃自語。 僅僅只是一篇散文,兩首詩……蘇軾就已經俘虜了現場所有的人。 但這僅僅只是開始。 接著,陳凡繼續講道:“在密州擔任太守的時候,這一天正是中秋時節,因為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過弟弟,也就是蘇轍時,看著月光,思念弟弟的蘇軾更是倍感孤獨。蘇軾一個人默默的喝酒,在他一杯又一杯酒水下肚之后,蘇軾突然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他舉起手中的酒杯,大聲的對著夜空說道,你可知天上的月亮什么時候能夠圓滿?你可知地下的兄弟什么時候才能團圓?你可知天宮的殿宇會不會很冷?你可知有多少不如意的事情充滿人間?隨后,蘇軾拿起紙筆,寫下了一首曠世奇篇《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曠世奇篇?” 聽著陳凡說到曠世奇篇這四個字時,臺下眾人一愣。 曠世奇篇? 有這么牛逼的嗎? 雖然之前蘇軾寫的幾首詩詞,也確實非常好,也非常的驚人。 但,這要說曠世奇篇,多少有些過了。 不過。 在他們不解之時,陳凡卻已經念出了這一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詞對于唐詩來說意味著什么? 此前很多人說,宋詞對于唐詩來說,意味著傳承,意味著宋朝特有的文化。 意味著,宋詞能與唐詩競艷。 但…… 其實真正來比較的時候,對于很多人來說,宋詞多少在思想境界上,還是差唐詩一些。 但。 直到今天。 當聽到陳凡所講蘇軾所寫的這一篇《水調歌頭》時…… 人們發現。 宋詞,真的可以和唐詩競艷。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