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才是他王家五個秘密倉庫的其中之一?” 看著面前堆積如山,甚至是一部分已經發霉的糧食,還有那些冶煉好的成塊成塊的鐵塊,要知道,雖然冶鐵技術從西漢開始就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因為對煤炭的開采受到限制,鐵器的制造還處于初期。 像一些軍隊,配備的武器還有可能是青銅的! 而區區一個晉陽城的家族,竟能擁有這么多冶煉好的鐵塊,而這堆積的,還只是他五個秘密倉庫的其中一個! 王家想要干什么?! 試圖自立之心,昭然若揭啊! “王大,其他四個倉庫的位置,你真的不知道嗎?”秦耀急忙問道。 王大看著面前堆積的物資,也是一陣發蒙,聽到秦耀問他,忙是搖了搖頭。 “我不知道,但漢明公子,你可以嘗試著逼問王家的高層和他們的嫡系,這些秘密,肯定只掌握在這些人的手上!” 秦耀點了點頭:“這事,記你一大功!” 王大興奮地點了點頭,隨后又蹲下身子,抓了一把落在地上的黍米:“可惜了,這么好的糧食,王家放在這里發霉,外面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還餓著肚子呢!”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古以來,皆如此。 秦耀倒是沒有多少怨恨的心態,如今王家死了,這些東西,自然就成了劉備起家的資本。 看了一下散落滿地的糧食,秦耀忽的嘴角一抿。 “幫我抓一大袋糧食回去,挑那些快發霉的撿!” 而秦耀則是在一大堆糧食中,挑選自己滿意的發霉小麥。 這些已經霉變的小麥,可是制造酒曲的天然原材料啊,這么多的糧食,自己用上一點釀酒,不過分吧! 秦耀要制作的,當然就是華夏的傳統美酒,黃酒。 有人可能會奇怪了,華夏的國酒,不是白酒嗎? 秦耀也記得,前世看過的好幾本小說,包括同樣穿越至漢末三國的小說,很多穿越者都以釀造白酒賺的盆滿缽滿,其實這都是在誤導讀者。 白酒真正的出現,還要在元朝時期,蒙古鐵蹄踏足了阿拉伯等西方國家后,引進了蒸餾技術,這才有了最初的蒸餾酒,也就是燒酒。 直到明朝開始種植高粱,清冽的白酒,才開始與黃酒分庭抗禮,后來也是到了秦耀前世偉人建國后,白酒廠家的不斷營銷,才讓白酒在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國酒,打敗了占據華夏歷史上千年的黃酒地位。 在漢朝,酒文化還遠沒有發展到頂峰,雖說不像商周時期,只有貴族才允許飲酒,但因為酒曲的質量問題,如今的酒,大多是一些渾濁的配制酒,以甘、濁來區分酒的好壞,一般甘冽的酒,都是上層者才配享用的。 普通的平民,在這個肚子都填不飽的年代,能喝上渾濁的酒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有了一壺濁酒的稱呼,這是因為釀酒的過程中產生的沉淀物。 在這個平均度數只在三度左右的時代,秦耀要是弄出一個五六十度的白酒來,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買單…… 在這個時代,真正貴的酒,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發酵酒-葡萄酒,甚至還有一個典故,一斛葡萄酒換刺史(一斛約為如今的20升)。 做成這件事的人名叫孟佗,扶風人士,頗有家資,于靈帝時期,為結交權臣,不惜散盡家產,換來了一斛葡萄酒(當時名為蒲桃酒),進獻給了最有權勢的宦官,張讓! 張讓大喜,問他想做什么官,他就說葡萄酒產自涼州,想去涼州當刺史,那以后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給張讓送葡萄酒了。 沒想到,張讓還真的答應了,為他請來了涼州刺史的位置! 可能有人不熟悉這個叫做孟佗的,但他的兒子卻很有名,就是那個先叛劉璋,和法正引劉備入蜀,后叛投曹魏,曾射殺過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知道諸葛亮北伐,又想起兵反曹魏被諸葛亮拒絕,諸葛亮后寫信給司馬懿,最后死于司馬懿之手的反復小人孟達! 話題扯開了,但也能證明,在這個時代,葡萄酒的價值有多高。 秦耀自然是有能力釀造葡萄酒的,但是現在沒有葡萄啊,若是以后劉備占據了涼州,或者系統給了他葡萄種子的獎勵,他或許能將這價比黃金的葡萄酒給釀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