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李杜之爭-《唐朝小閑人》
第(1/3)頁
太極殿。
山呼萬歲過后,大殿內(nèi)立刻呈現(xiàn)出一片寂靜,靜得有一些嚇人。
“怎么都不說話呢?”
李治目光一掃,微微笑道:“朕原以為今日朕是沒有機會說話,看來你們還挺照顧朕的顏面呀!”
群臣皆是垂首不語。
李治又道:“朕才出去一年,想不到朝中就發(fā)生了這么多事......。哦,在此之前,朕要好好表揚一下戶部尚書,以往三門山也是頻出事故,但是爾等對此皆是以習(xí)慣待之,唯有韓尚書在得知情況后,立刻趕往了三門山,將善后事宜處理好,并且提出非常好的改革計劃,朕對此是非常滿意啊!”
韓藝立刻站出來,道:“多謝陛下夸獎,這只不過是臣分內(nèi)之事。”
“愛卿無須謙虛。”
李治笑著點點頭,但是目光卻看向杜正倫和李義府,待韓藝退下之后,他又道:“另外還有一事,當(dāng)初李中書曾上奏朕,認為當(dāng)今銓選有所不公,建議雜色入流,不加銓選,朕當(dāng)時覺得李中書說得有些道理,于是就批準(zhǔn)了,可是似乎引起了不少大臣得不滿。”
李義府立刻站出來道:“臣辜負了陛下的厚望,還請陛下降罪于臣。”
“哎!”
李治一抬手,道:“此事尚且還未討論,朕也不明白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且,關(guān)鍵在于解決問題,至于請罪之言,就不要再說了。”
李義府眼中閃過一抹得意之色,自信滿滿道:“陛下,若就事論事,臣以為臣并未做錯什么,自古以來,但凡人事變動,總會引起一些爭議,想當(dāng)初太宗圣上精簡官吏,不也引起了許多爭議,但事實也說明太宗圣上是對的。”
李治稍稍點了點頭。
杜正倫立刻站出來,笑道:“李中書言之有理呀,可是李中書的此番建議,恰恰有悖于太宗圣上當(dāng)年所言,既然李中書也說太宗圣上當(dāng)時是對的,也就是承認自己的過失。”
這二人一上來便咬上了。
李中書笑道:“杜中書此言差矣,雖說兩件事都是有關(guān)于人事,但是所針對的問題卻是不同,我建議陛下雜色入流,不加銓選,是因為銓選本身就不公平,朝中官吏雖眾,但同時又面臨著無人可用的境地,而外面才華橫溢,心有抱負的賢才之輩多不勝數(shù),卻無用武之地。這是為什么,不就是因為吏部銓選,多半是以出身而論,可是那九品中正制早已被廢棄,我朝用人,一直都在提倡唯才是舉,舉賢任能的思想,故此銓選不過是前人遺留下來的糟粕,理應(yīng)廢除。”
杜正倫道:“你這是狡辯,銓選與九品中正制有何關(guān)系?銓選乃是為了幫助朝廷嚴格選拔人才,縱使有以出身而論的情況,那也是人為之事,與銓選制度無關(guān),若是李中書真是想要改變的話,大可以監(jiān)督吏部官員,防止此類事件,而不是建議陛下廢除銓選。”
李義府哼道:“唯才是舉,自貞觀到如今,太宗圣上與陛下一直都在提倡,可事實又是如何,杜中書應(yīng)該是心知肚明,我認為唯有破而后立,方可徹底去除這種糟粕思想。”
杜正倫立刻道:“難道李中書的破而后立,就是任意提拔雜色入流,甚至于不惜將那些心術(shù)不正之人也招入朝中,自從陛下下令雜色入流,不加銓選后,李中書你提拔了多少人入朝,共有五百三十一人,而我朝制度規(guī)定一年只準(zhǔn)招六百五十五人,可就這幾個月,李中書你一個人就提拔了五百多人入朝,若此乃解決之法,那就還不如回到九品中正制。”
不少大臣紛紛點頭,李義府這一點確實做得太過分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张掖市|
土默特左旗|
贵港市|
浦北县|
蕲春县|
册亨县|
武宣县|
边坝县|
涿州市|
汤阴县|
青岛市|
勃利县|
西丰县|
吉安县|
旅游|
渭源县|
临泽县|
泗水县|
泸州市|
探索|
通河县|
英山县|
犍为县|
太保市|
浦县|
凤凰县|
江山市|
常宁市|
凤山县|
邻水|
柘城县|
会泽县|
吉木乃县|
平定县|
渭南市|
绩溪县|
桦川县|
长沙县|
台州市|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