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匆匆五年(下)-《重生朱棣之子》
第(1/3)頁
眾所周知,對于守邊的塞王,朱元璋可謂是極其重視。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底,沐英的靈柩運抵京城,朱元璋領著朱棣及一眾文武親往迎接,而后派遣宮中官員負責安葬。
朱元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詔命沐英長子沐春襲封西平侯,代鎮云南。
六月初,朱元璋命令禮部為韓王、沈王、安王舉行了冠禮,月末又命禮部為朱高煦與朱高熾舉行了冠禮。
八月,朱元璋要求韓王、沈王、安王前往秦、晉、代、周、齊所在封國省親,一為聯絡兄弟、叔侄感情,二為學習軍務,為將來鎮守一方打基礎。
彼時,大明平定遼東不久,朱元璋認為僅遼王、寧王無法鎮守遼東,這才將韓王、沈王也封了過去。
洪武二十七年四月,韓、沈兩王受命就藩遼東開原、沈陽,安王就藩陜西平涼。
于是,秦、晉、燕、齊、肅、慶、代、谷、遼、寧、韓、沈、安等十三塞王的格局就此形成。
這是朱元璋施行“宗王出鎮,守邊拓土”之方略的具體安排。
歷史上,在洪武二十五年之后,為了給皇太孫朱允炆上位鋪路,朱元璋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處理可能威脅新君統治的勛臣身上。
以至于,他所規劃的“十三塞王守邊”之布局遲遲沒能實現。
在這個時空,由于朱高煦的積極爭取與暗中謀劃,“英武似朕”的朱棣順利成為了皇位繼承人。
這便讓朱元璋處理“有異心”之勛臣的方式,遠比歷史上要溫和的多,不少在歷史上被殺的勛臣活了下來。
畢竟,朱棣的治國能力與用人手段比朱允炆高明了太多。
而且他的赫赫軍功擺在那,憑借巨大的威嚴,他可以替朱元璋處理許多政事,甚至懲處勛臣。
有朱棣幫忙分擔肩膀上的重擔,朱元璋做成了很多他在歷史上想做卻沒做成的事。
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三件事。
一是眾塞王守邊拓土的謀劃得以實現。
二是與文武百官達成遷都北方的共識。
三是收復前朝(蒙元)嶺北行省的戰略布局進入實施階段。
此外,朱元璋這幾年特地對朝廷官制、爵位制、兵役制、衛所制等各種制度做了一番細微的調整與修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山市|
平邑县|
卓尼县|
耿马|
宝兴县|
措勤县|
盘锦市|
汝南县|
儋州市|
含山县|
大邑县|
遂溪县|
新竹市|
嘉定区|
东乡县|
麻江县|
黄大仙区|
阿坝|
大连市|
环江|
和田县|
隆林|
台江县|
高要市|
惠州市|
扶余县|
桃园市|
峨眉山市|
云南省|
常山县|
丹东市|
巩留县|
义马市|
霸州市|
新源县|
天镇县|
隆昌县|
松阳县|
隆回县|
沧州市|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