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考校-《錦衣狀元》
第(3/3)頁
朱祐杬想了想先前女兒的回答,點頭道:“確實增加了些許自身看法……對了老三,你尚未學《四書集注》,你這些見地從何而來?”
朱三一怔。
她本想說,我是自學成才,但一想,如果我吹牛逼被發現,再考我別的,不什么都露餡了?
“父王,是……是朱浩教我的……”
朱三誠實說出來。
這幾天朱浩授課的內容,就是《論語》后兩節和《孟子》前兩節,以往隋公言已經教過的內容,朱浩沒有畫蛇添腳,只是直觀地覺得這邊課堂不能落后隋公言的授課進度。
他的教學方式,跟隋公言大不相同。
他教授的內容務必讓朱三和京泓理解,絕對不是死記硬背,朱熹的《四書集注》之所以能成為后世八股取士的基石,乃是朱熹對四書的理解的確有其獨到之處,該說的基本都說了,朱浩便以《四書集注》為藍本,加上通俗易懂的內容來授課,讓朱三和京泓迅速明白其中含義。
明白了意思,再去背誦,事半功倍。
本身就是汲取知識最好的年歲,朱三和京泓基礎不錯,頭腦又聰明,有好的先生教導,學東西當然快。
“朱浩教你的?”
朱祐杬聞言不由打量袁宗皋一眼。
袁宗皋露出尷尬之色,當下道:“三王子,你是說,是朱浩教你這些東西?他……”
以袁宗皋的心機,自然要想,會不會是那小子有什么陰謀詭計,才會傳授朱三學問?但仔細一想,朱祐杬出題前,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會出什么題目,朱浩恐怕連有沒有這次考試都不知,怎會提前給答案?
這就很讓人無語了。
隋公言作為王府重金聘請的舉人,可說是安陸最富盛名的儒生,他教的朱厚熜對此茫然不知,一個七歲孩子教授的朱三,居然能通曉其意面對考官侃侃而談?
朱三道:“父王,袁先生,最近這幾天,隋先生可能有事,很少在學舍那邊露面,讓我們自行背《論語》和《孟子》,可我們早就背熟了,所以朱浩就在黑板上把他知道的教給我們。”
“朱浩講課可有意思了,他把什么都說得很清楚,我聽一遍就明白了……他還讓我們自行討論,驗證書中的道理……”
一聽就離經叛道。
探討儒家經典內容對錯?你小子這是要反天啊。
但問題是……
這教課方式真是有效,不然平時那么貪玩,沒人在意其學習進度的朱三,為什么能在這次考試中拔得頭籌呢?
朱祐杬想說什么,旁邊的袁宗皋提醒:“興王,不如再考兩位王子幾道題目,看他們見地如何。”
之前袁宗皋只是想考察兩個孩子的課業進度,現在他更想鑒定一下朱浩的教育水平,或者說朱浩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
朱祐杬點頭:“那再出兩道題目,你們聽好了……”
接下來出的題目,仍舊是《論語》后兩節的內容,當問題拋出,朱厚熜不出意外的只能在那兒干瞪眼。
朱三也不是完全能回答出來,但簡單思索后,基本能說出題意大概,而且添加了一些所謂她自己的看法,其實這些看法不過是朱浩在課堂上灌輸的,潛移默化之下讓她覺得這就是正確答案。
到最后,一旁仔細傾聽的袁宗皋面露苦笑。
袁宗皋心想:“都說名師出高徒,看來教授朱浩學問的那位,水平很高啊!莫非那人真是名震天下、郁郁不得志的唐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