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吧,我慫了,前文修改為三字經(jīng),閱讀體驗一樣,大老爺們原諒一下,比心。) 說實話,徐逸一對李青照先前的演講十分滿意。 別看對方自嘲高中畢業(yè),但他能講出這種東西,本身就足以說明,他是有學問的。 學問是什么? 有了一紙證書,就能證明有學問嗎? 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在徐逸一看來,致廣大而盡精微這句話,講的便是學問。 學問,學而問之。 人生處處皆學問。 因此,在他看來,李青照剛剛講完,便足以讓他此行圓滿結束,之后再隨便說點什么,也會收獲無數(shù)贊譽。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李青照話鋒一轉(zhuǎn),風格陡變。 他的心,也再度懸了起來。 對于他的擔心,李青照并不知曉。 他今天來演講,是真的打算拿出點東西來的。 三字經(jīng)只是鋪墊,是敲門磚。 是讓他有資格說出接下來這番話的東西。 否則,他一上來便直接硬懟,揭露批判,恐怕得到的不是贊譽,而是一片攻擊的聲音。 你李青照,區(qū)區(qū)高中畢業(yè),只是畫道領域的大師,又不是教育家,憑什么說這些東西? 你懂什么? 正因為如此,所以李青照先拋出三字經(jīng),先把他們鎮(zhèn)住,讓那群人明白,自己肚子里是有東西的,有真才實學的,并非單純的嘴上放炮。 三字經(jīng)是啟蒙讀物,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你一個大人,還不知道? 羞愧嗎? 既然明白了,那你就沒資格置疑我接下來說的東西。 這才是他的初衷,否則他大可隨便找篇演講稿,說的天花亂墜,跟學生們談理想,畫大餅,精神上喂飽他們,何苦來哉? 既然他站在了這里,自然要不虛此行。 海藝的校訓,讓李青照想到了另外一個世界,蔡老先生就職時的演講。 當時的社會風氣,可比現(xiàn)在嚴峻百倍。 哪怕把那篇演講拿到現(xiàn)在來,依然可以用振聾發(fā)聵形容。 不過李青照沒講什么上學只為了做官發(fā)財?shù)膯栴},甚至連唯分數(shù)論也沒有碰。 他只選取了兩節(jié)。 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學生的本分是什么? 學習,學做人的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