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鵬所在的棱堡向清軍炮兵陣地發(fā)起炮擊的同時,兩里外相鄰的一座棱堡上的三門十二磅野戰(zhàn)炮也同時開火了,朝著清軍炮兵發(fā)起了猛烈炮擊。 兩座棱堡相隔兩里,兩座棱堡上方的中央炮臺上的十二磅野戰(zhàn)炮,可以相互配合,朝著同一個目標發(fā)射出交叉火力。 第二輪炮擊,就一炮擊中了對手火藥桶, 引發(fā)了大爆炸,這其中雖然有運氣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如果沒有十二磅炮的高精度和炮手們熟練的技術,也無法準確命中目標。 完成了第二輪炮擊,炮手們先把火炮復位了,然后把濕拖把伸入炮膛內(nèi),清理炮膛的同時, 也給炮膛降溫,再用干拖把把炮膛內(nèi)清理干凈, 隨后塞入定裝藥包,再裝入炮彈,從火門處刺破藥包,插入藥捻子,就完成了裝填。 接著第三輪炮擊,不過這一輪炮擊并沒有擊中目標,未能摧毀一門清軍火炮,只打死了清軍炮位附近的幾名清兵。 三門十二磅野戰(zhàn)炮一輪緊接著一輪開火,連打了十二輪下來,共計打死了六十多名清兵,摧毀了五門紅夷大炮。 遭到守軍炮擊的清軍朝鮮炮手已經(jīng)不能像以前那樣毫無顧忌地向明軍棱堡開火了,他們在裝填彈藥的時候,還要考慮是否遭到明軍的炮擊,結果裝填速度變得更慢了。本來紅夷大炮裝填就非常慢,又受到對手火炮騷擾,朝鮮人裝填炮彈的時候變得有些慌亂。 三門十二磅野戰(zhàn)炮連續(xù)開火了十二輪之后,也需要停歇下來, 炮手們提起一桶桶冷水, 從炮口倒入炮膛內(nèi),給炮膛降溫,等到炮管壁完全冷卻下來,炮手們再抬高炮尾,把炮膛內(nèi)的水倒出來,然后把干拖把伸入炮膛內(nèi),擦干了炮膛,再進行下一輪裝填。 這些青銅野戰(zhàn)炮比起原來的鐵炮來,性能是提高了許多。原本的鐵炮,發(fā)生六到七輪之后,就要用水給炮膛降溫,而青銅炮可以連續(xù)發(fā)射十二輪,才需要倒水降溫。這是因為銅的導熱性比鐵強,因此每一輪射擊完畢后,炮膛自身降溫的速度比鐵炮要快得多了,所以銅炮可以倆徐發(fā)射十二輪,才需要灌水降溫一次, 這就極大的提高了射速。 清軍朝鮮炮手們被明軍接連不斷的炮擊打得暈頭轉向, 朝鮮炮營正尉尹弘軒上前道:“貝勒爺,明狗紅夷大炮太厲害了, 末將弟兄們死傷慘重。” 年僅二十歲的岳樂貝勒冷哼一聲:“你們這些高麗人就是無能,怎么明狗的大炮可以打得到你們,你們的大炮打不到他們?” 尹弘軒滿臉無奈:“貝勒爺,他們地處高地上,居高臨下開炮轟擊我軍,射程自然超過我軍啊,咱們是仰攻,所以大炮無法擊中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