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轅門一共十四道,居中的共有兩個,一個是天子行轅,坐北朝南,行轅前面飄著一面赤色旗幟,上面用青線繡著一個大大的“周”字。 在它的右側是魏國行轅,與天子行轅并列,一樣大小,一樣規(guī)格,青色的旗幟上用藏紅色線繡著一個大大的“魏”字。 遠遠望去,兩面旗子并排飄著,一個紅旗青字,一個青旗紅字,相映成趣,別有一番象征意味。 兩側分設列國行轅,彼此間隔百步,左右依次是楚、齊、趙、燕、韓、秦、中山、宋、魯、衛(wèi)、鄭等,凡是發(fā)送請柬的君侯均在此地有預留位置,每個留位的周邊均插彩色小旗,中間是一面標識國號的大旗。 魏武王站在大魏行轅的外面,不無滿意地看向列國行轅及隨風飄揚的旌旗,心中激蕩,笑問道:“龐涓,尚余五日,列國方面可有音訊?” “想必都在路上了,王上放心,不出明后兩日,保管這里的行轅擠得滿滿的!” “逢澤潮濕多歧,路不好走,你可安排人手,沿途迎接五十里,免得諸位公侯走錯道!若大典順利舉行,少不了你的好處!” “臣領旨!” …… 齊魏官道上,旌旗招搖,鑼鼓喧天。 齊國使魏人馬浩浩蕩蕩,氣勢壯觀。隊伍前面是旗手和吹鼓手,跟后是一長列嫁妝車,再后是兵勇、宮女、舞姬。 一輛裝飾精美的送親車內,落月公主一臉肅然,沒有眼淚,沒有怯弱,儼然一個行將上戰(zhàn)場的勇士。 田忌與田盼一左一右,護衛(wèi)在公主車側。 前面一輛軺車里,田午腰挎利劍,眉宇間充滿剛武之氣,在他身邊,是閉目養(yǎng)神的江寒。 大隊人馬行至宋境,將過陶丘時,田午看看天色,下令造炊。 田午與落月公主坐在位置最好的一塊草坪上用餐。 落月神色靜穆,有意無意地用尖刀扎著一塊烤鹿肉,再遠處,江寒獨坐樹下,啃著鹿肉,眼睛看著不遠處的河水。 徐弱快步走到江寒跟前,拱手道:“鉅子,前方傳來消息,魏王已到大梁,提早整整五日,興致頗高,太子罃率五萬銳卒護駕!” 江寒看向他:“列國可有音訊?” “未出鉅子意料,列國皆有響應,只有一國沒有響應,即便是燕國與中山國,也給了面子,燕公年邁,派出了太子常赴會,中山公親率三千輕騎,已入魏境!” “哪一國沒有響應?” “楚國。” “楚國?”江寒微微一笑,半是自語:“楚王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他再次看向徐弱:“對了,此地離逢澤還有幾日行程?” “過了大河便是魏境,若是不出意外,兩日當可抵達逢澤,誤不了!” “附近可有好玩的地方?” “前面有個白鷺澤,離此地約有七八里。” “知道了!” 江寒看向仍在用刀扎肉的落月,微微一笑,走上前去:“齊候,公主悶了,我們去前面,讓她射只白鷺,開開心!” 田午驚愕的抬起頭,看到江寒滿臉笑意,瞬間心領神會:“也好!” 一連兩日,田忌、田盼天天陪護公主前往白鷺澤射獵,田午、江寒則戴起斗笠,在白鷺澤上靜靜垂釣。 …… 日過中天,魏國的行轅里靜得出奇,連空氣也似乎凝結了,打破這寂靜的是匆匆趨進的內臣。 “稟報王上。”內臣小聲稟道:“燕公年邁,不能遠行,派太子代行大禮,臣與太子前往迎了,已安排他住進行轅了!” 魏武王大氣地笑笑,“不錯不錯,能來就好。” 他的眉頭略略上揚,“周天子何時能到?” 內臣笑道:“在路上呢,已于孟津過了大河,離此尚有兩日。” “王上,有個細節(jié)。”內臣趨前一步,壓低聲:“聽說王輦的車軸傷了,早該修護,可天子拿不出修車的錢,還有六駿,毛雜不說,且個個老齒,為了不耽誤吉時,如今拉王輦的,是我魏國的戰(zhàn)馬……” “哈哈哈哈。”魏武王大笑幾聲:“如此模樣,哪有天子的威儀!” 內臣笑著說道:“這個天子真該由王上來當!” 魏武王指著他又是一笑,“你倒是想得多!對了,嬴師隰可有音訊?” 內臣點頭:“秦公昨日就過了函谷關,想來也快到了。” 魏武王略一思忖,“等秦公到了,寡人親迎!” 內臣面色一苦:“王上,天下諸侯都有響應,唯有楚王沒有動靜。” 魏武王冷蔑地哼出一聲:“寡人要的就是他不肯來!”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