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臨淄國人的歡笑中,齊國的快馬特使像一顆顆流星,北上九原,東出函谷,南下武關,撒向天下六大國與三十余個中小諸侯國。 數月之間,齊國稷下學宮建造的消息,便在天下城池鄉野名山大川的士人們中間流傳開來。 齊國的稷下學宮旨在弘揚文明,其主流是以治學為主,士人們既可以黃卷青燈,修身自勵,撰寫文章道德,也可以在齊國出仕為官。 正因為這一點,齊國稷下學宮建造的消息吸引了大批士人,他們絕大部分都屬于有志于治學的各式士子。 百家爭鳴的時代在這一刻正式開始,稷下學宮會成為華夏歷史上必不可少的文明中心。 后來的諸子百家在稷下學宮幾乎先后都有代表人物,他們會在此發光發亮。 法家的慎到,儒家的孟子,儒法并體的荀子,名家的惠施與公孫龍,辯家的田駢,縱橫家的魯仲連與莊辛,陰陽家的鄒衍,道家的宋钘與尹文,農家的許行,等等。 然而,純粹治學從來都不是春秋戰國士人階層的主**神。 自從“士”這個人群階層出現以來,主**神始終是經世致用,就是以學問入世奮爭,以才能建功立業。 孔子是個直話直說的老倔頭,他說過許多令后人難堪的老實話,譬如“唯小人與女子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等等。 就是這個愛說難聽話的倔老人,將士人們的這種精神一口叫白,名曰“學而優,則仕”——優秀的士人應當做官! 這是當時士人階層毫不隱瞞的公開宣示和終生追求,而當了官后的目標也決不含糊,叫做“治國平天下”,就是要為國家為天下做一番事。 正是這種坦誠直率而又奮發有為的入世精神,戰國士人們將直接做官看得比終生治學重要一萬倍。 他們往往在入仕無望的情勢下,才被迫治學著作和傳授學問,這便是后人所謂的“強使英雄做詩人”。 更有趣的是,即或無奈治學,所治也還是治國為政之學。 老子、孔子、墨子、莊子、孟子,都是求官不成無奈治學,而又在學問中建立為政經典的大學問家。 這種相互促進相互激揚的士大夫精神,歷經滄桑磨煉,厚厚沉積在華夏士子們的魂靈之中,一有火光,便會轟然爆發。 而十幾年后,秦公嬴渠梁的求賢令就是那一道耀眼的火光! 江寒所做的一切,無不是為了秦國培養人才,無不是為了秦國的一統鋪路。 …… 天色已經在茫茫雪色中透出一絲青色的亮來。 江寒坐在小院的書房中,穿著一身輕軟寬大的羊皮長袍,坐到木炭燎爐前,細想這一年來的遭遇,久久不能平靜。 白圭那位頗有名士風范的長輩差一點兒離世,導致白氏商會分崩離析,使他驀然想到了墨子大師。 若是墨子大師與世長辭,墨家又將何處何從? 江寒心中明白,自己資歷尚淺,在墨家中難以服眾,沒有墨子這座大山在,相里勤、鄧陵子甚至統領神殺劍士的公孫羽都不是好相處的。 現在幾人之間都已經是貌合神離了,只是礙于墨子大師在,沒有撕破臉皮。 江寒不禁搖頭苦笑,到時候墨家會一分為二?以他為首的主戰派會幫助秦國,成為秦墨。 以相里勤為首的止戈派會幫助中原六國,抵御暴秦,成為楚墨、齊墨。 思想的分歧在每個時代都存在,站在任意一方的角度,對手都是異教徒,不死不休的那種,真是想想都讓人頭疼。 唯一讓人高興的事情,白雪已經成為了白家獨當一面的女公子。 想到在洞香春中第一次見她,江寒的嘴角微微上揚,她沒有柔媚,沒有嬌態,一身布衣一頭長發,甚至連對人施禮都是士子式的。 但她身上那種明朗那種聰慧那種本色那種純真,以及那種英風之中時不時透出的一種嫵媚,卻是任何麗人都無法企及的。 尤其是她那空谷鳥鳴般的聲音和說話的語調,真是給人一種莫大的享受。 “鉅子,想什么心事呢,癡癡傻傻的。”徐弱笑著進了書房。 “景山,嚇我一跳。”忽然之間,江寒感到臉上一陣發熱,故意板起臉道:“起這么早干嘛?也不去好好練劍。” 徐弱跪坐在席子上:“剛剛庖丁傳信回來,說秦統領離開了臨淄城,要來小院拜訪你。”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