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十年前,魏擊(魏武侯)、田和等人相會與濁澤,席間,田和請求魏擊為他爭取一個齊侯的爵位,以便順理成章的君臨齊國。 自以為武功卓著的魏擊,趁著酒勁,滿口答應(yīng)了,當然他也因此得到了不少好處。 有了魏國的撐腰,此時,大約其他諸侯也已經(jīng)默認了田和掌控齊國的事實。 畢竟,周室先祖冊封的齊伯已經(jīng)有幾代人形同傀儡。 在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前,天子的王冠雖然已經(jīng)黯淡了不少,但有著晉國、齊國等周室先祖冊封的諸侯,天子還是可以勉強支撐住門面。 雖然霸主們奪走了屬于天子的權(quán)力,但魯、宋、衛(wèi)等國還是時不時的來朝拜天子,這樣也形成了一個微妙的平衡,晉齊楚秦爭霸主,小國聯(lián)合周天子求自保。 然而這個平衡被周安王的父親,周威烈王的一次冊封打破了。 公元前403年,受到了武力的威脅,周威烈王最終同意冊封魏斯為魏侯、趙籍為趙侯、韓虔為韓侯。 從那時起,魏趙韓完成了“竊國者為諸侯”的轉(zhuǎn)變,而周王室的近親晉伯姬頎(晉孝公)卻在遷徙中惶惶不可終日。 繼位之后的周安王,又親手終結(jié)掉了周天子的最后一根支柱——姜氏齊國。 周安王看到了田午,就能回想起那如同噩夢的一天。 他不敢拒絕魏擊和田和的“請求”,那時的周安王在心里默默的感慨,父王啊,你為何給我留下這有名無實的天子呢?他第一次明白了父王的處境。 或許在更早以前,周天子的王冠就已經(jīng)開始褪色了,在平王之后,隨著軍事實力一落千丈,周天子更像是一面旗幟,而不是諸侯們的共主。 諸侯們之所以需要這面旗幟,最主要的原因是,周圍的蠻夷太強大了,他們需要一個領(lǐng)袖來團結(jié)大家共同對抗蠻夷。 然而,大家都是諸侯,誰來做這個領(lǐng)袖呢?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博弈,大家形成了一種默契:霸主們成為那個實際的領(lǐng)袖,而周天子成為背后的旗幟。 平王之后的大約200多年里,周王室雖然仍然有不少的挑戰(zhàn),但這個平衡還算保持得不錯。 周室的祖先們安于做這面旗幟,而不安分的霸主們也沒有能夠把周王室怎么樣。 直到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在位的第二十一年。 這一年,魏國取得了一場來之不易的勝利:樂羊成功的攻占了中山國的全部國土! 在這之前,中原國家之間,存在許多蠻狄。 隨著中原諸侯的逐漸強大,這些蠻狄被逐漸消滅或歸附中原諸侯國。 但有一支白狄的后人,在晉燕之間頑強的生存了下來,并建立了一個國家——中山國。 三家分晉之后,銳氣當頭的趙國竟然難以征服這個白狄留下的國家,于是向當時更加強大的魏國請求援助。 魏斯正在尋找新的擴張方向,趙國的請求正中下懷,魏斯以樂羊為將軍,出兵攻打中山國。經(jīng)過兩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中山滅國。 曾經(jīng)的蠻夷要么被消滅,要么融入了中原,連楚國都接受了中原文化,整個中原大地,已經(jīng)找不出幾個中原國家共同的敵人了。 既然共同的敵人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那么,周天子這面戰(zhàn)斗用的旗幟,似乎也沒有什么用處了。 而魏國的君主魏斯,竟然不遵禮而重法。 魏斯最終決定任用那些優(yōu)秀的“士”來作為國家的卿相、各部門的主管官員,甚至軍隊的將帥。 而且還對國府做了更為明確的劃分,而不像周或其他諸侯那樣,把土地分給那些國君的小宗們,讓他們和他們的子侄世代成為國家的卿相。 不僅如此,他還決定將地里的奴隸和野人解放出來,組成一支軍隊。 為了保證這支軍隊的戰(zhàn)斗力,他們不再將土地分封給卿相,而是給予奴隸和野人們小塊的土地耕種權(quán),但卻把治權(quán)和賦稅權(quán)收歸國有。 積累起來的財富,魏斯又用來招募新的政府官員和士兵,擴大更大的領(lǐng)土。 魏斯的變法竟然使得魏國一躍成為中原最為強大的諸侯,這卻是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 魏國的強大對中原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被拋棄了精神領(lǐng)袖的身份之后,周室的先祖?zhèn)儦v代努力所創(chuàng)立的這個貴族秩序正在被諸侯們逐漸嫌棄。 周安王心中清楚,有好幾個諸侯都已經(jīng)躍躍欲試,想要跟隨魏斯的腳步在他們的國內(nèi)實行變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