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周鹿卿道:“困難有很多,主要是缺乏物資,我已經向評議會遞交了報告?!? “你放心,我會督促臺北評議會。不過府城資源也有限,如果不能全部滿足需求,也希望宜蘭能理解。” “我明白,”周鹿卿猶豫著說道,“宜蘭倒是還有一個想法,只是鹿卿不知合不合適,暫時還沒向評議會報告。” “什么想法,說?!? “國主,宜蘭的開墾目前蘭洋溪以北的土地進展較快,蘭陽溪南部,尤其是與高山番接壤的西南部,進展較慢。我的精力有限,難以全部兼顧。我想能否在蘭洋溪南新建一縣,專管那里的屯墾,兼理山區開發事宜。” 守序一笑,新建一縣,事權統一是一方面,多了一個實權官位,大約能解決部分宜蘭官員的進步問題。 “新建行政區需要臺北府批復,不過我個人覺得這不是問題。你向上報告?!? 周鹿卿露出喜,“是,多謝國主?!? 自己推薦的官員做出了成績,守序的心情很好。與周鹿卿又聊了會家常。 周鹿卿說起自己手下的八卦,“我國風氣尚武,官員人人佩劍,民間也多喜談兵事。我屬下有個官員,打算摘錄二十三史中有關戰爭的記載編輯成冊,敬獻給府城國防廳,以作為治軍的依據?!? 國防廳是臺北府新建機構,管理動員等軍政事務和各地警備部隊。臺北的官員視為與司法廳同等的監司機構。 守序皺了皺眉,“你讓他別白費功夫了。軍事是板質實之事,二十三史除司馬遷和班固外,都是文人意淫,全不知甲仗為何物,戰爭為何事,浮詞偽語,隨意編造,斷斷不可信?!? “鹿卿明白,讀書與用兵迥然兩途,我在大陸見過很多戰事,也隱隱覺得古來史傳皆不足信??删褪遣恢涝撊绾螌λf?!? 守序道:“我久處兵間,也算打過很多仗。自問所辦,在你們文化人看來都是些極鈍之事,與古代的那些兵法計謀,更千百中無一相關。現在外間對我那些神速,犀利的傳說,你也別信,多半與實際迥然不符。古書對當時名將的描述,想來也不過爾爾。古書中確實有些有用的東西,但你們千萬別看那些列傳中的戰績。如在書中有戰場環境的記載,尤其是兵要地理和道路,或者是戰前囤積糧草數字,這些才是值得關注的?!? 周鹿卿詫異道:“鹿卿所知,宋代的一些書涉及了國主所述的重點,前代極少。” “那是,只有宋代開始的戰爭描述才略微可信,再往前的,你們看結果就行了,過程沒什么參考價值。包括《史記》和《漢書》中也有很多不可信的東西,很多時候就連結果也是扯淡。太史公開篇自序,《史記》大半內容取材于古六經,他寫出來,真假讀者自己分辨。司馬遷至少有個坦誠的態度,班固明知故犯的就多了?!? “所以我在史書中比較偏愛南北朝和宋遼金元,你們這些進士看來,南北朝和宋遼金史都失之粗糙,文筆差??稍谖铱磥?,那才更接近原貌,而且有來自雙方的記載,對比著看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 其實唐朝的黑材料也有很多,在敦煌文書中就有不少,現在還沒挖出來。秦漢倒沒多少黑材料,可關于戰爭有價值的東西很多也都埋在地下。 守序不經意間秀了一把他對歷史的掌握程度。明朝文化已經很發達了,可通讀二十三史,外加資治通鑒和會要、要錄、會編等主要官修國史和較為權威的私人筆記,就連周鹿卿這個進士也差的遠。而這些,守序在20歲前就完成了。 話題有些沉重,周鹿卿沉默了。 守序干脆地道,“你勸勸你的手下,做軍事要盡棄故紙,專從事點名、看操、查崗諸事。如果他真有興趣,你可以推薦他上軍校?!? 注:本章守序與周鹿卿最后一段對話主要來自作者的感受,包括標題在內小部分則為曾國藩原話。行文有些差異,應不難分辨。...“”,。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