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6章 戎大帥-《1640四海揚帆》


    第(2/3)頁

    ……

    欽江號的吃水勉強抵達曹娥江入海口,曹娥江口繼續向上,錢塘江已沒有海運價值。

    戰艦向明軍鳴響禮炮,收帆錨定。守序眼前是明朝最偉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錢塘江、曹娥江、錢清江匯聚的三江閘。

    錢塘海潮倒灌,紹興百姓飽受鹽堿地侵蝕之苦。唐朝時興建的海塘和蓄水湖到明朝已完全淤積毀壞。誰能想象,號稱魚米之鄉的紹興在明朝前中期曾經赤地千里,顆粒無收。下雨就是大水災,不下雨就是大旱災。唐朝時利稅豐饒之郡,彼時連肚子都填不飽。

    直到紹興知府湯紹恩修三江閘口并百里海塘,紹興才重新成為江東最富庶的郡縣。為抵御錢塘大潮,三江閘的地基一直向下打到巖石層,在巖石層鉆孔卯榫,澆灌鐵水。地面上每隔五個閘洞,前設巨石修筑的分水梭墩,成為抵抗潮水的中流砥柱。閘洞深淺不一,依托天然巖基而定,每個閘洞的巖基上,設置了內外檻以承閘板,并有閘門啟閉系統。

    這套大海堤與閘門起到的作用是當海潮倒灌時,關閉閘門隔絕咸水,當內地洪澇時,打開閘門疏浚洪水。海閘之上是大型石梁架起的橋面,這是一座長50丈,寬3丈,高承重的公路大橋。三江閘海塘修筑期間,工程多次被海潮沖垮,最后,知府湯紹恩"chi luo"上衣睡在海塘之上,說大堤若再潰決,作為知府,他與海堤共存亡。以這種決心,三江閘才得以修筑完畢。

    三江口海閘系統從明朝一直用到20世紀70年代才被新的水利設施取代,甚至在那時,海閘上有400多年歷史的大橋,依然能通行載重卡車。

    紹興是魯監國的都城,魯監國是比隆武更窮的政權。方國安駐軍嚴州,取食衢嚴二州魯王政權控制部分。王之仁駐西興,取食寧波。兩軍一在錢塘江上游,一在下游。這是魯監國僅有的可戰之兵。

    江上之師,主要部分是來自浙東各地的義軍。隆武帝曾給魯監國送來10萬兩軍餉,魯監國把人家送錢的大臣給殺了。這下真的要以三府之地養兵十萬了。江上義軍士兵1年軍餉只有10兩銀子,根本填不飽肚子,就這點義餉還被方國安打劫過一次。

    于是,打糧和勒捐便成了唯一的辦法,義軍士兵沖進百姓家里,搜刮盡最后一點余糧。

    欽江號上經常能看到不同部屬,服飾雜亂的明軍在三江閘附近來回掃蕩,伴隨搶劫的其他軍紀敗壞之事也在所難免。

    隆武政權起碼能做到只向富戶地主勒捐,魯監國則是不分大戶小戶,統統掃蕩干凈。劫掠對民心向背造成了很負面的影響,短暫的民族主義狂熱過后,吃飯才是更實在的問題。

    …………

    錢塘江,西興,地當渡口,隔岸與杭州相對,又為浙東運河起點,錢塘江防要害所在。魯監國的軍事支柱,武寧伯定海總兵王之仁駐扎于此。

    江南岸,冠山頂,一座高壇之上,魯監國朱以海拜方國安為鎮夷大將軍,總統江上諸師。

    明軍錢塘江防線,系從嚴州衢州山中伐大木,順江漂流至下游撈起。以大木沿江列寨,連戰船為礁。各營首尾相連,呈卻月形,防線顯得很是堅固。此刻監國殿下登臺拜將,諸帥依朝班站列,數萬士卒旌旗招展,軍操聲震江谷。

    赫赫軍威中,王之仁卻有一絲隱憂。

    浙東初起時,群情振奮,人人俱言提師北上,直搗黃龍。如今卻以錢塘江為鴻溝,企圖偏南一隅。與占據大半個中國的建虜相比,握有寧紹臺三府的魯監國政權,募集的這十萬軍隊是只一次性軍隊。餉械兩缺,如果不能趁士氣尚高之時迅速擴張獲得新的軍餉來源,等師老民疲,后果不堪設想。

    但沒辦法,確實打不過。

    博洛北返后,杭州城中守軍主要是浙閩總督張存仁的督標兵與杭州總兵田雄一鎮3200人。方國安與王之仁合兵數萬,在杭州外圍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他們無力克復杭州城。等勒克德渾近萬八旗兵到,浙東明軍更是只能枯守錢塘江,民心士氣都在迅速下墜。魯監國才想到用筑壇拜將這種宣傳文章來提振下人心。但這不會有什么實際作用。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嘴山市| 华亭县| 宁明县| 泰宁县| 辽阳市| 喀什市| 蒙山县| 阜新市| 海盐县| 麻栗坡县| 夏津县| 江孜县| 鄂托克前旗| 临洮县| 清流县| 成都市| 青海省| 梅州市| 廊坊市| 山东省| 汨罗市| 叙永县| 丹江口市| 郧西县| 凤阳县| 漳州市| 无锡市| 原平市| 贞丰县| 陆丰市| 阜城县| 乐昌市| 铅山县| 海兴县| 略阳县| 驻马店市| 淮安市| 青河县| 成武县| 安国市|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