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接著是更壞的消息。 淮河鎮總兵張士儀上萬官兵在太倉州瀏河全軍覆沒。 張士儀在長江南岸登陸,試圖攻略太倉州。卻在這里遭遇了早有準備的蘇松提督吳勝兆,歸屬吳勝兆指揮的各部綠營兵有上萬人。張士儀不是對手,只能登船撤退,可這時東北風大作。張士儀的戰船全被拍死在了江岸上。張士儀的兵被吳勝兆追殺,他只能率小部分親信逃進瀏和城中。被建州團團包圍,八月二十五日,張士儀向吳勝兆投降。繼江南防線后,崇明島上游防線隨著張士儀的投降崩潰。 同日,李成棟進占上海,兵不血刃。留 下來的上海百姓紛紛前來拜見,殺豬宰羊給他犒師,李成棟很滿意,未屠上海。 江北總督田仰率李士璉、張鵬翼和張國柱撤回崇明,向沈廷揚告辭,他也要南下福建。 沈廷揚嘆息一聲,也只能請張鵬翼隨船帶一些難民去岱山島,并再借用張鵬飛一段時間。 接著是從江陰撤回來的招安海盜顧容,顧容在崇明甩下了三千多江陰難民,拱拱手南下浙江找張名振去了。顧容與張名振部下大將阮進有些交情,這是崇明明軍中唯一投奔魯監國的人。 考慮到李成棟已逼近江岸,守序把邢夫人的兵都撤到泗礁山。占據崇明縣城的下江監軍道荊本徹放任士兵在縣城擄掠,本地軍官黃五常看不下去,與他兵戎相見,差點把荊本徹殺了。荊本徹隨后也撤走,南下舟山。 明軍們紛紛撤走,島上一下變得冷清了不少。守序統計了一下,島上還有黃五常、金士英、楊羹卿、王允綸幾部,陸戰力量2500人。李成棟和夏承德都沒水師,過不了長江。守序收回了在上游巡航的船隊,守住南北航道。沈廷揚把所有能出海的船都集中起來,向最近的泗礁山和大瞿山撤退。 秋糧上市,最后的采購。 不管前線再怎么打,和李元胤的生意照做。大江兩岸從復雜的運鹽河道運來的糧食,徽寧池太和松江的女人。李成棟在上海本已封刀,但浦東一地,又有生員組織民眾起義。成棟正愁沒地方開刀,點兵殺過去,浦東數萬人頭落地。 崇明被迫又接納了一批難民。 當李元胤說成棟又有三千多女人可賣時,沈廷揚拿出了最后儲備的白銀。 十月底,一次洶涌的寒潮掀翻了新安號戰艦。加列船吃水淺,抗浪性差。雖然新安號當時靠泊在岸邊,人員損失不大,但這還是提醒守序,該走了。 荊本徹在舟山搶劫,被黃斌卿暴揍一頓,攆出來,只得回到崇明島。荊本徹這只船隊有50多艘大小海船,北風天能從舟山回崇明,性能很不錯。守序這次就不客氣了,挑了一個晚上,全軍出動,包圍荊本徹,控制了他全部的海船,只給他留了5艘。將崇明島交予這只明軍。所有船只都超載了,在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全軍撤向大瞿山和岱山。 在岱山和泗礁山清點人數,3個月的時間,一共運來68000多難民,比第一波回航臺灣的大船隊人還多。輔以海產,全部的糧食只夠難民食用2個月。 守序茫然四顧,周圍能幫上忙的只有浙閩總督楊文驄了。他只得再次搭乘欽江號,用2天時間抵達溫州。 浙閩總督,看著官很大。隆武帝最不吝嗇的就是官帽子,楊文驄這個總督就是好看,沒啥用。福建他肯定管不了。浙西在建虜控制下,浙東寧紹臺三府是魯監國的地盤,楊文驄根本管不著。 金華有東閣大學士督師朱大典,衢州有東閣大學士黃鳴俊,這倆比楊文驄還大了一級。溫州則有浙東巡撫盧若騰。楊文驄憑總督頭銜勉強壓過盧若騰,取了溫州4萬銀糧以養軍。 隆武帝要親征衢州,南撤的張鵬翼被封為永豐伯,駐扎衢州以待天子,溫州向衢州協餉5萬。 溫州一郡向稱富庶,全府刮地皮能收15萬銀糧,其中4萬是必要的行政開支。這樣算下來,理論上,溫州只剩下2萬銀糧供應本地部隊。但這做不到,盧若騰沒有控制全府,溫州還有魯監國派來的巡撫,也控制了部分地區,他實際上收不了全府的錢糧。 溫州本地的部隊有統領靖海營水師的溫州總兵賀君堯和盧若騰弟弟盧若驥率領的新軍,賀君堯的部隊已經欠餉兩月,士無戰意,軍戶勾結胥吏消除軍籍,賀君堯的兵大量逃亡。原本八千兵額,150艘戰船的靖海營,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而且戰船亟需修補整備。 楊文驄和盧若騰都是勇于任事之輩,相互也沒有任何成見。盧若騰到溫州時,地方官全逃了,五個縣令逃了4個,知府閉門待虜。溫州百姓非常彪悍,和軍隊械斗不斷。水師大營都被百姓端了,20多艘戰船被焚,賀君堯真是欲哭無淚。 盧若騰到任后千方百計安定地方,基本完成了征稅,這是個很能干的官員。 盧若騰需要銀子來整頓兵馬,他算了一下,靖海營恢復作戰能力需要4萬兩白銀,正好是被楊文驄取走的額度。 溫州非常形象地說明了為什么南明會內斗不斷。官員都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使命必須依靠部下的軍隊,內訌以爭奪餉源就是沒辦法的事。 這與黨派同年座師個人品德沒有任何關系,誰來干都是這結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