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江南兵興,上海身處大后方,沒有遭遇兵劫。但前線的局勢日漸惡劣,慕容鵡在此期間吸引了很多同窗,上海縉紳們的二代、三代士子移民。 徐光啟、孫元化在推廣科學知識上作出的貢獻,使得上海在明末就是開中國風氣之先的領軍之地,上海士子中的很多人都有比較好的數學基礎。 慕容鵡乘上一艘漕糧船,碼頭周圍盡是攜帶大包小包排隊的上海百姓。 李成棟在嘉定和松江的屠城行為,給上海人民提了醒。現在無須守序去勸服他們,很多人自行轉移到崇明島。上海地區歷來官船保有量就很大,漕船千艘,驛遞船二十余艘,戰船近八十艘。其中驛遞紅船三百料以上,能出海的就有十余艘。即便被各路明軍征用過幾輪,剩下的船依然足夠把上海百姓快速轉運到崇明島。 臨時旗艦黃埔號,守序遞給慕容鵡一份草案。 “振翼,在不耽誤轉移上海百姓的前提下,制作一份航海計劃。我要抽些船去金山。” 慕容鵡是最早進入金城海軍的華人之一,他的數學地理和天文基礎很好。海校只是幫他進一步拓展了相關知識在軍事上的應用。從海校畢業后,在戰艦上渡過了2年,調入海軍軍令部,成為一名參謀軍官。 “提督,去完金山,我們還要回崇明嗎?” “我回來,你們不用。” “我馬上去做計劃。” 金山衛在崇明南面,慕容鵡這么問的意思是需不需要挑選戧風性能更好的海船。守序說這波船隊不用考慮返航,那就可以利用那些比較差的船了。 慕容鵡熬了一個通宵,連夜作出計劃。 以欽江號通報艦為核心,組建12艘海船組成的船隊,7艘上海驛遞紅船,5艘沙船。 加列戰艦依然是2艘部署在上海,1艘泗礁山,1艘大瞿山。喇唬船則用于泗礁山與長江口之間的巡航。慕容鵡盡力沒有影響到崇明與泗礁山之間的航運。 守序去找沈廷揚,上海的移民人數超出了之前的計劃,守序與沈廷揚留下的船隊數量不夠,沈廷揚這段時間正在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能出海的船只。 沈廷揚見到守序先問起崇明防御的事情,“黃蜚吳志葵的余部你都安置好了嗎?” “四百多人,帶兵的軍官我都考察了一遍。王允綸上海人,顧清彥昆山人、沈芳彥嘉定人,突圍出來的兵將是黃蜚部的精華,布置在對南防御的戰線上。” 沈廷揚點點頭,“那就好。都是忠義之士,不能虧待了他們。” 守序:“荊本徹還在崇明縣城?” “在,他有三千多兵,都駐在縣城里。” 崇明江北有田仰率領的李士璉和張國柱,扛不住建虜夏承德部的攻擊,張鵬翼從云臺山回來后又增援上去了,這才穩住了戰線。 西面長江上游則有福山的劉孔詔和淮河鎮總兵張士儀,暫時也能撐住。 兵力最強的江南戰線最先崩潰,現在還剩下上海縣和金山衛在明軍手里。崇明本島的明軍則有荊本徹部和邢夫人的部分人馬,建虜要攻擊崇明得充分準備。守序的目標是在崇明至少撐到秋收,這樣可以多搜集到一些糧食。 沈廷揚給守序遞了封求援信,“金山衛來的,候承祖向他的上司荊本徹求援,荊本徹不愿意去,把信轉給我了。” 守序笑了笑,“我找你正是為這件事。我要去一趟金山,崇明的上海移民都交給你了。” “多久回來?” “不好說,可能需要大半個月,我要順路去一趟舟山。” …… 數日后,八月十二日,船隊整備完畢。守序先與惠湘道別,安排她去泗礁山。女人有些不情愿,不過這次沒得商量了,崇明即將成為前線,婦孺是優先轉移的移民。 船隊在江中候至退潮,揚帆出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