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雪衣輕輕點頭,這才符合昨夜守序給她們留下的印象。 “梁先生已包下我這先生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李湘真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的不耐已無法遮掩。與多數秦淮名姬一樣,她更偏好接待文人士子。 琴與蘭花都是給士子們預備的,讓守序這等粗人住進來,實非她的本心。梁家的權勢是李雪衣和假母無法拒絕的。李雪衣心下已做好打算,即便勉同枕席,也絕不與之相合,連妝都不想畫。 守序見李雪衣獨自調試琴弦,便走開在院中四下參觀。林出勇在亭中守了一夜,守序打算等他休息好再離開,沒想著在這里住多久。 長廊中掛著很多文人字畫,守序在其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吳梅村、楊龍友、孫臨、候朝宗、方以智等等。守序品味了一陣,名士的文采自然都是極好的。角落里,也掛有軒主本人的作品,守序笑了笑。 林出勇睡醒,守序正想與主人道別,假母卻遞了一張名帖進來。 打開一看,“侍生孫克咸拜。” 孫臨約守序晚上就在這里小聚一下。 看來今天走不掉了。 守序收下名帖,問假母,“昨夜陪我的姑娘去哪里了?” “先生問的是宋亞藍姑娘?她不是我院中的人,梁先生昨夜請他來作陪的。” “那今晚還讓她來吧。”守序對李湘真沒有興趣,再換人又嫌麻煩。 “哎呀,先生,這可難辦了。”假母小心看著守序,“亞藍她今早是哭著走的,臨走時還說要閉門謝客。” 守序啞口無言。 名姬行首在曲中確實有一些特權,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行選擇客人。李湘真就是如此,除了惹不起的豪紳權貴,她平時只接待二三知己,而且只有接待知己時才會真情流露。 見守序臉色難看,假母的眼珠轉了轉,“除非先生讓孫大人出面相邀,事情或可有轉機。” 孫臨?他官不大啊。 “哎呀,先生有所不知。孫大人在曲中是有名的情種。他最早喜歡一位叫王月的珠市姑娘,奈何被勢家所奪。那勢家官人帶著王月去淮西上任,卻被獻賊砍了頭,闔家死難,王月也沒能幸免。此事讓孫大人消沉了很久,直到他遇上了葛蕊芳……” 守序這會也無事,就聽這假母說起孫臨的八卦。他感興趣的是八卦中的另外一個人,桐城方以智。孫臨的大舅子,復社四公子之首。世人以陳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襄四人并稱,這其實沒什么道理。當其他三人還在醉情于秦淮映月時,方以智早早中了進士,點了庶吉士,進入明朝文官升職的通衢大道。 方以智在京城任官,經受住了李闖的拷略,傷口見骨也沒有降順,更沒有降虜。趁著李闖山海關大敗,他逃出京城一路輾轉回到南京,簡直是傳奇般的故事。因為政見不合,馬士英沒有起用他,但在民間,方以智的呼聲很高。 守序轉身,大步走到李雪衣面前,“幫我寫封回帖。” “耶?”李雪衣只當遇到個文盲,臉上遮不住的厭煩之色。 “陳守序拜。”無前綴自稱。 李雪衣撇了撇嘴,她自是知道楊廷和的故事。可楊廷和那是二朝首輔,他隨便自稱什么都不會有人說不是。而正常情況下,名帖要么自稱侍生,用于平輩;要么晚生,用于長輩;門生則是師徒。李雪衣只當守序文盲不懂文化,耐著性子提筆寫了下去。 守序的意思有兩個,一是請方以智。 李雪衣小嘴張成了一個“哦”字。方以智年輕時與孫臨一起浪跡秦淮,那時李雪衣年紀還小,只是有所耳聞。自從考中進士后,方以智就沒再進過南曲,從北京回來后更是性情大變,聽人說當年那個秦淮浪子已渾然不見。 故事都變成了傳說。方以智是李雪衣喜歡接待的那類客人,復社旗幟人物嗎。難道,眼前這個大文盲真能請動他? 二,搞定宋惠湘。 又來了,李雪衣有些憤懣,姐妹昨晚的遭遇讓她心下不平。 幾筆寫完。守序把回帖交給假母,“請轉告孫克咸,我在這里等他。” …… 今天是連晚飯一并在這里解決了。 秦淮各院,都帶三餐,甚至餐飲的好壞,也是各院的招牌之一。 依然是幾榻分餐。有孫臨出面,宋惠湘縱有不愿,也還是來了,仍然是坐在守序身邊。 孫臨自然是帶著葛蕊芳,方以智沒選人,李雪衣主動陪了過去。 怕觸及方以智傷心事,孫臨絕口不談戰事,只聊些秦淮風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