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塔斯曼的探險隊離開巴達維亞后,未停靠萬丹,進入巽他海峽,抵達了王子島,該島在大爪哇島的x 海姆斯凱克號和澤漢號按慣例在王子島???,候風并補充淡水。奧蘭治旗在桅頂高高飄揚,海峽的海盜們對此噤若寒蟬。 海姆斯凱克號進行了第二次點名,共計船員78人。塔斯曼船長,菲斯海爾資深領航員,一名高級舵手,二名低級舵手,替換帶班的大副和二副,二副就是恩佐。一名駐船監察官。兩名航信士官,老吳是其中之一,他們要負責排班望哨和探險船之間的通信聯絡。一名主治軍醫和一名軍醫助理。一名火炮官和四名助手。一名隨船牧師,一名地圖繪制師。此外還有幾個隨船探險的學者。澤漢號上的人員配置大體類似,船長是航行副指揮官維斯奇少校。 即將駛入印度洋洋,旗艦點名完畢后,進行人力分配。依然是按照慣例,船上的人員分為兩隊,一隊為王子隊,一隊為莫里斯伯爵隊。除了船長、資深領航員、監察官、牧師學者廚師等人,其余每人都被編入其中的一隊。塔斯曼在主桅上貼了兩張圖表,每人都能清晰看見自己所屬,表上也注明了每個人值班的次序與時間。 恩佐分在了莫里斯伯爵隊,第一天就要帶狗班。狗班是最辛苦的一班,后來英國人為了減輕負擔,將狗班分拆成兩班,每班2小時。荷蘭人還沒有改革,狗班依然是凌晨前4小時。 艉樓前有一口報時的鐘,帶班軍官有四個沙漏,每過半小時多敲鐘一次,到四小時下班時,鐘聲已大作。 吳志祥分在了王子隊,他先安排了兩名水手上主桅盤望臺,如果不是天氣極度惡劣,望臺上要始終保持有人。 塔斯曼宣布了航行紀律,除了平常的規定,主要是要求船員在與土著遭遇時盡量少使用武力,想辦法努力建立與土著良好的關系,盡可能給野蠻落后的土著以尊重,使用和平的手段換取物資。 解散后,趁著停泊的閑暇,恩佐有時間把座船仔細觀察一遍。 海姆斯凱克號是一艘堅固的探險船。 探險船與商船和軍艦的要求都不同,探險船不能大,太大吃水過深會很不利于航行,大船在復雜海況中也會顯得不夠靈活,萬一損壞也難以修理。 探險船的船齡要新,木板沒有被船蛆鉆的千瘡百孔。足夠裝下航行所需的食品和儲備。速度一般比較快,結構堅固,有一定武裝但不會太強。 探險不是打仗,強龍難壓地頭蛇,哪怕武器有代差,貿然挑戰熟悉氣候地理的土著也是很危險的事,西班牙人在這一點上有很多血淚的教訓。海姆斯凱克號有6門4磅加農炮和8門回旋炮,火力僅夠自衛,澤漢號如是。 把全船都走過一遍后,恩佐有些遺憾,雖然荷蘭人已經盡力挑選,可這次的探險船依然秉承了荷蘭船的固有缺點,前后桅過高,船頭偏重,戧風性能很一般。當然,荷蘭船已經比西班牙船好了,帆裝和索具比西班牙船更合理。 下甲板的樓梯上,恩佐與吳志祥擦身而過,互相致意。因為要值夜班,恩佐早早就回到自己的吊床位,躺下休息。 航行計劃從一開始就不順利,為了趕南半球的夏季,菲斯海爾一定要在南風期出航。探險隊在王子島等了三天都沒有合適的風向。 軍官評議會上,菲斯海爾強烈要求不顧西南風,戧風啟航。以恩佐看來,塔斯曼是個謹慎的船長,他沒有定主意。評議會投票,結果同意出航的占了大多數。評議會成員在會議紀要上簽字,記檔。 塔斯曼是一個典型的東印度公司船長,精通航位推測法。與西班牙航海家不同,他并不是光輝的超凡脫俗的英雄人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