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黃祖為江夏太守,攻略江夏時,或許能夠遇見這個殺害孫堅的惡徒,如果能夠擒獲,大仇得報也。 或者渡江直取江陵,進而攻略荊州首府襄陽,直接滅了劉表。 同時,他們還可以向東,攻略柴桑,進而攻略整個江東。 一番商議之后,為了徹底解決麻煩,徐庶給出的建議是,渡江拿下江陵,進而直取襄陽,滅了劉表。 這個建議,得到了易鵬的認可。 接下來便是準備大戰了。 因為長沙郡優越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只要鎮守住了它,荊南其他三郡便不會受到侵害。 而且,通過長沙郡,走水陸,能夠通向南北,所有周邊郡縣,都在它的兵鋒之下。 如此關鍵的位置,自然需要重兵把守。 于是,易鵬從交州全境,調集十萬大軍,駐守長沙。 為了準備接下來的水戰,他還把自己的水中巨獸,全部從沿海調了回來。 這其中有帝鱷、無棘腔鱷、普魯斯鱷、恐鱷,鱷魚四兄弟,以及始螈、鋸齒螈、笠頭螈、海納螈、魔鬼蛙等兩棲巨獸。 當然,其中最牛逼的存在,是一條恐龍。 棘龍。 他把棘龍從倭島調了過來,準備在接下來的水戰中,當做核武器使用。 棘龍,是一種生存于廣泛海域以及湖泊中的兩棲恐龍,它們不僅適應海洋,同樣適應淡水。 像這樣,能夠同時適應海洋和淡水的生物,地球上有許多。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中華鱘,鰻鱺和大馬哈魚。 中華鱘不僅能夠在長江生存,同時它們還生存于近海。 大馬哈魚也是,平日里生活在海洋,只有產卵的時候,它們才會跋山涉水,逆游返回淡水河域中。 光是水中巨獸還不夠,易鵬還在自己的領地內,大肆召集水軍。 他把林邑國水軍,倭島水軍,以及交州本土水軍全部征調了過來,人數在五萬左右。 林邑國靠海,倭島同樣靠海,交州有些地方,如珠江出海口,同樣靠海。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大多水性不錯,是水軍的優良兵源。 除了兵源和水生巨獸之外,水戰還需要的,便是戰船。 這個年代的戰船,大致分為四種。 其一,走舸。 其二,艨艟。 其三,斗艦。 其四,樓船。 走舸,指的是小船,其結構簡單,船上槳手多,士卒少,故靈活機動,往返如飛。 走舸上兵卒雖少,但是都是精銳勇猛之人,可趁著敵方不備偷襲敵船,斬將奪旗,或者靠著其靈巧機動,迅速撤離。 赤壁之戰中,東吳老將黃蓋假意降曹,乘大船投奔曹營,而后突然在大船上縱火,大船后系有數條走舸。 火燒曹軍戰船之后,黃蓋便改乘走舸,得以迅速撤離。 艨艟,是古代以速度著稱的輕型戰船。 因為船背上蒙上厚厚的生牛皮,可沖擊近處的敵船而得名。 這厚厚的生牛皮,利于沖波破浪,具有良好的防御性。 斗艦是一種雙層的中型戰船,是古代水上作戰的主要艦艇,其尺寸比艨艟稍大一些。 艦舷兩側設有垛墻,可以讓士卒躲在墻后向敵艦發射箭石。 垛墻下開有孔穴,便于士兵操控水漿行船。 斗艦適合與敵方水軍硬碰硬交戰。 樓船,是中國古代一種巨型戰船,因船上建有重樓而得名。 這種船裝備有大型戰具,并且可以裝載士卒千余人。 在水戰中,樓船可以遠發炮石、弓弩,近戰,也可以用拍竿對敵,甚至可以憑著它自身重力使得敵船傾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