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報告,飛魚航速達到每小時850公里。”
“報告,飛魚已保持五米高度飛行三十公里,處于海峽中心位置,維持此前航速,巴克巴拉島海軍觀察站無響應,飛魚沒有暴露。”
南部戰區最高指揮中心大廳內寂靜無聲,氛圍凝重,所有值班軍官和技術員雙眼牢牢注視前方大屏幕,緊盯畫面之中的102號殲-15C戰機,值此時刻,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喘,生怕影響到屏幕之中的飛魚。
瘋狂。
太他媽瘋狂了。
如果說先前的十米飛行高度已經在刺激所有人的神經,那么,這個五米飛行高度則是在挑戰所有人的心理承受極限。
五米!
一個無法想象的飛行高度!
要知道,這可不是平坦寬敞沒有任何障礙物的機場主跑道,而是黑夜之中的大海環境,暫且不談大海環境容易造成的模糊感,光是海峽之中可能存在的礁石和近海捕魚作業的小漁船,就足以對保持五米高度超低空飛行的102號殲-15C造成致命創傷。
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們時刻關注大屏幕,親眼見證飛魚以五米高度進入巴克巴拉海峽,穩定飛行了數十公里,期間還規避兩艘小漁船。
看著前方大屏幕呈現而出的動態跟蹤畫面,耳邊傳出值班操作員不斷匯報飛魚當前狀況信息的聲音,所有人沉默不語,在駕駛102號殲-15C戰機的飛魚面前,他們仿佛有種新兵蛋子看兵王秀操作的錯覺,心中凌亂且懵逼。
進入海峽前的最后一百公里采取十米高度的超低空突防方案,老天爺,這可是整整一百公里啊,然而這還不算完,等飛魚抵達海峽入口,飛行高度再度下降50%,以五米高度超低空突防了三十多公里。
憑什么?
為什么?
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按照常理而言,戰斗機低空高速飛行本就耗費體力和精神,對飛行員的消耗巨大,海軍航空兵部隊之中,能夠保持三四百米高度以每小時七百公里時速飛行一百公里的飛行員就算頂級牛人,從沒聽說過有人能夠保持十米高度每小時八百公里飛個一百公里的案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