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李亨,賢良純孝,仁厚有加。茲令,掌龜茲、涼州、鄯州大都督,屬政令、理軍務,為百官表率?!? 花萼相輝樓上,李隆基并沒有給自己的文武百官們過多的時間,去思量他究竟會如何處理,今天太子李亨撂挑子不想干下去的結論。 皇帝直接一言而決,讓李亨成為了龜茲、涼州、鄯州三地大都督,同時責令起署理三地軍政要務,在朝堂文武百官面前做出表率。 皇帝的這番決定。 方一出口,立馬就引起了滿朝文武的震驚。 國朝向來都有朝堂官員或宗室兼任地方都督事,但那可都是虛職,并不是正職。 更多是作為一種榮耀和皇帝恩寵的表現。 但是很明顯,今天皇帝的口諭,讓東宮真真切切的掌握了龜茲、涼州、鄯州三地的軍政實權。 要知道,不論是龜茲,還是涼州亦或是鄯州,那可都不是等閑之地。 龜茲乃是安西節度使治所。 涼州和鄯州,也分別是河西、隴右兩道節度治所之地。 這就簡潔的讓李亨掌握了三道,成為了能夠直接調派命令高仙芝和王忠嗣的實權人物。 而皇帝先前也給出了看似充足的理由。 之所以今天東宮會如此情緒崩潰的要請辭東宮儲君之位,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東宮太閑了。 所以,皇帝要給東宮找一些事情做。 如今大唐沒有什么地方,能比安西、河西、隴右三道,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了。 而且很明顯的,三道之中,河西、隴右兩道節度王忠嗣,和東宮又相交莫逆,早年更是玩伴關系。 即便高水寒早有預料,但仍然是沒有想到,李隆基會做出這般重大的決定。 他難道就不怕李亨一個想不開,直接一道喻令,就讓高仙芝和王忠嗣帶著三道近二十萬兵馬沖到長安城下? 在三道和長安之間,可沒有什么阻擋。 只要三道十數萬大軍沖出河西走廊,就是一望無盡而又平坦無阻的關中平原。 面對十數萬大軍兵臨城下,長安城只有一個結局。 江山易主! “圣人不可!” 已經憋屈了整整一晚上的李林甫,再也忍不住接受這樣的結果,幾乎是奮不顧身的沖了到李隆基面前,撐著逐漸疏松的雙腿,就跪了下去。 而隨著他的帶頭勸阻。 一時間,整個花萼相輝樓上群臣人頭攢動,一道道人影魚貫而出,排著隊跟在李林甫的身后跪了下去。 “陛下,請收回口諭!” “請陛下收回口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