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則,卿為商旅,當知商旅之利重也!今趙國疲憊,田畝稅收自改革后,幾年之內恐難以完善,故卿之第二項任務便是大力鼓勵發展商業,務必吸引各國商旅往來趙括之勢,待形成一定規模,收取商稅以充實國庫。卿可明白?” 話畢,一臉為難的呂不韋還未曾開口呢,一旁的平原君先不樂意了,勸諫趙括道:“我王容稟:商者,取利而無所產也,可抑不可縱也!今我趙雖有困境,然商旅之利者,其利在膚,而害入骨髓,萬萬不可輕縱也!” 趙括笑著看著平原君說道:“卿可知家中陶罐于邯鄲城中價值幾何?” “不知也!”平原君有些莫名其妙地回答道。 “君上認為一匹駿馬之價,比之陶罐何如?”趙括繼續問道。 “匹馬可值萬罐而不止也!”平原君繼續答道。 “若是有人以一匹駿馬欲換君上家中十枚陶罐,君上可舍得?”趙括繼續問道。 “自然愿意!可哪有此等傻子!”平原君有些無語道。 “有!”一旁的呂不韋插言道:“稟平原君:在大漠草原之上,匹馬十罐,牧民將蜂擁而至也!” 平原君有些瞠目結舌地看著呂不韋:“如此,豈非、豈非百倍之利焉?” “百倍之利算不上,畢竟路上或有損耗,還有人工錢等,但數十倍之利,輕而易舉也!”呂不韋淡淡地說道。 趙括隨即笑著說道:“此便是商旅之用也!平原君還謂之無用耶?” “若是如此暴利,豈不人人去做那生意,更有何人愿種田產糧哉?”平原君又有些擔心的問道。 “此事卻非一般之人可為也!先不說其他,如何出關抵達草原,到了草原又在茫茫之途上何處尋找到飄忽不定的牧民,便是一道難以逾越之難關!更何況,一路上的盜賊強盜,隨時有可能導致人死貨無!”呂不韋繼續解釋道。 平原君這才點了點頭。 然而按下葫蘆浮起瓢,平原君剛剛認可,呂不韋卻又有些遲疑的問道:“我王容稟,若是要微臣發展起商業不難,要微臣收取商稅也不難,可既要發展又要收稅?需知商人逐利,今日吾收稅,明日他便離開了?!? “呂卿狹隘了!商業之發展,根源在于交換,交換之根基在于人口也!今吾以分田、屯田之策吸引民眾,又兼以政策吸引商人,必然促進物資交換之進行?!? “卿自蜀中運來一車錦帛,可得利百錢,邯鄲稅其十之二,得利八十,大梁無稅,得利百。然則一月內,邯鄲可售出兩車,得錢百六十,且可得蜀中緊缺之貨物,返回后得利又是百錢!而大梁一車尚不足,更無蜀中緊缺之物。以卿之明,會將此錦帛運往何處焉?”趙括為呂不韋解釋道。 “自然是運往邯鄲也!我王大才也!”呂不韋驚喜地說道。 “哈哈哈!”趙括大笑著說道:“卿且記得:做大市場,其利自來!” “諾!”呂不韋欣然應諾道。心中對于趙國更加肯定了,也對趙括更加地敬佩了,畢竟能在商業上教導自己的,目前除了眼前大趙王還真沒有人好吧! 趙括將呂不韋終于應諾,心中也是滿意,隨即繼續說道:“刑部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寡人暫無人選,可令百官推薦或者自薦也!卿等從百官推薦中優選三人,以為票擬,呈報給寡人,隨后于朝上共議之。寡人只有一個要求,此人當為剛正不阿,刀斧加身而色不改之人焉!” “諾!”三人再次一同應諾道。 趙括環視三人,繼續說道:“最后便是著工部!工部者,顧名思義百工之部也。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此部若是在他國,必定是附庸之存在也,甚至不能獨立成部!然,寡人不以為然,不僅要將其獨立成部,更要重之用之!” “其因說來也簡單,若非拋石車之改良,將燕軍之攻城器械摧毀大半,寡人早沒于鄗城之戰中矣!區區二十部拋石車,勝卻一兩萬精銳大軍!此便是技工之用也!”趙括為三人解惑道:“更有上黨郡郡守鄭新回報:取農家之肥,可使農物增產三成許!” “此部若用得當,于國不斥于十萬人口、萬石糧秣之增也、于軍則不弱于十萬大軍也!寡人于其有厚望焉!而為令工部吸引官員人才,寡人欲特批經費一筆,以資發明創造之術,工藝流程改良之屬!同時工匠之報酬、地位皆需提高!卿等務必為寡人選拔能人入部管理!”趙括語重心長地說道。 三人相視一眼,顯然對趙括的重視有些許的意外,但還是很快的應諾了下來。 趙括將三人神色,自然也是知道幾人并未真正上心。但趙括心中已經有了謀算,既然你們不想要這香餑餑,那就別怪我任人唯親了! 剛好河內大軍退至野王城,比鄰上黨,作為上黨郡的側翼保障,其糧草軍需皆從上黨郡進行調撥,縱然兩郡之間關系緊密,但若再由兩個郡守分別管理,顯然不太合適了。 趙括心中其實已經有了工部尚書之人選了。 至此,內閣、六部之事已經安排完畢,而接著就是...... 第(3/3)頁